什么什么什么及的成语
望尘莫及、62616964757a686964616fe58685e5aeb931333433653330愚不可及、始料不及、力所能及、过犹不及、措手不及、噬脐莫及、触手可及、追悔莫及、鞭长莫及、后悔莫及、剑及履及、不可企及、力所不及;
管见所及、无所不及、力不能及、剑及屦及、后悔无及、马尘不及、屦及剑及、噬脐何及、望尘不及、后悔不及、噬脐无及、悔之不及、诈奸不及、鞭长不及、悔之无及、嗟悔无及。
1、愚不可及
[yú bù kě jí]
原指人为了应付不利局面假装愚痴,以免祸患,为常人所不及(见于《论语·公冶长》)。后用来形容人极端愚蠢。
2、始料不及
[shǐ liào bù jí]
事情发展的结果,不是当初所预料的。
3、力所能及
[lì suǒ néng jí]
自己的能力所能办到的:让学生参加一些~的劳动。
4、措手不及
[cuò shǒu bù jí]
临时来不及应付:必须做好防洪准备工作,以免雨季到来时~。
5、触手可及
[chù shǒu kě jí]
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
6、后悔莫及
[hòu huǐ mò jí]
后悔:事后的懊悔。指事后的懊悔也来不及了。
7、剑及履及
[jiàn jí lǚ jí]
形容行动坚决迅速。同“剑及屦及”。
8、不可企及
[bù kě qǐ jí]
企:希望;及:达到。没有希望达到。形容远远赶不上。
9、管见所及
[guǎn jiàn suǒ jí]
管见:从管子里看东西,指见识浅陋。谦虚的说法,表示自己见识不广,意见未必正确。
10、无所不及
[wú suǒ bù jí]
没有地方不能达到。
什么什么如什么的成语
1、日月如梭(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6303731rì yuè rú suō)意思是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出处:宋,赵德麟《侯鲭录》卷二:“织乌,日也,往来如梭之织。”2、目光如炬(mù guāng rú jù)意思为目光发亮得像火炬一样。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眼光明亮有神或见识高明。出处:《南史·檀道济传》:“道济见收,愤怒气盛,目光如炬。俄尔间引饮一斛。”3、巧舌如簧(qiǎo shé rú huáng)意思是舌头灵巧,能言善辩,形容能说会道,善于狡辩,含贬义。出处:《诗经·小雅·巧言》4、从善如流(cóng shàn rú liú)形容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那样快而自然。出处:左丘明《左传·成公八年》5、挥金如土(huī jīn rú tǔ)意思是指挥霍钱财像泥土一样,形容人花钱慷慨或挥霍无度。出处:宋,周密《齐东野语·符离之师》6、胆小如鼠(dǎn xiǎo rú shǔ)形容胆子小得像老鼠那样,形容胆子小,不自信的人;总是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或是不好的事情要自己承担。出处:《魏书·汝阴王天赐传》7、倒背如流(dào bèi rú liú)意思是把书或文章倒过来背,背得像流水一样流畅。形容背得非常熟练,记得非常牢。以此形容一个人的记忆特别好,学习非常用功。出处:《苏联纪行日记·六月廿七日》8、守口如瓶(shǒu kǒu rú píng)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闭口不谈,像瓶口塞紧了一般。是指说话谨慎,严守秘密。出处:《诸经要集·择交部·惩过》9、栩栩如生(xǔ xǔ rú shēng)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出处 :《庄子·齐物论》10、胜友如云(shèng yǒu rú yún) 指许多良友聚集一处。出处: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什么以什么什么成语
自以为是、夜以继日、聊以自慰、坐以待毙、引以为荣一、自以为是 [ zì yǐ wéi shì ]解释: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66431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出自:战国 孟子《孟子·尽心下》:“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译文:大家都喜欢他,不过总是以为自己是对的罢了。二、夜以继日 [ yè yǐ jì rì ]解释:晚上连着白天。形容加紧工作或学习。出自:战国庄子《庄子·至乐》:“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译文:高贵的人,加紧工作或学习,考虑是否妥善。三、聊以自慰 [ liáo yǐ zì wèi ] 解释:聊:姑且。姑且用来安慰自己。出自:汉·张衡《鸿赋序》:“南寓衡阳,避祁寒也……余五十之年,忽焉已至,永言身事,慨然其多绪,乃为之赋,聊以自慰。”译文:南方的家在衡阳,为了躲避寒冬啊……五十岁的年纪,转眼已到,说起之前遇到过的事情,慷慨的多端,于是将这些写下来,姑且用来安慰自己。四、坐以待毙 [ zuò yǐ dài bì ]解释:坐着等死。形容在极端困难中,不积极想办法找出路。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译文:但是不征伐敌人,皇朝也是会灭亡的,只是坐着等死,不如去征伐敌人。五、引以为荣 [ yǐn yǐ wéi róng ] 解释:以此事为光荣。出自:老舍《四世同堂》七四:“他们一向规规矩矩,也把儿女们调教的规规矩矩,这是他们引以为荣的事。”
什么什么/什么的成语
一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1326336鞍一马比喻一夫一妻。一班一辈指同等,不相上下。一彼一此一时那样,一时这样。指局势或情况等随时间变化而变化。一步一鬼走一步路就好像碰到一个鬼。形容遇事多疑。一步一个脚印比喻做事踏实。一班一级犹言一官半职。泛指官职。一步一计指人善于使用计谋,诡计多端。一钵一瓶钵、瓶:和尚的饮食器具。指和尚云游时的简单食具。形容家境贫寒一步一趋步:行走;趋:快走。别人走一步,他也走一步。形容事事模仿或追随别人一鞭一条痕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同“一棒一条痕”一棒一条痕本为佛教禅宗习用语。后比喻做事着着落实或说话切中要害。一鞭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掴:用巴掌打。抽一鞭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掴:用巴掌要。打一棒子留下一条痕迹,打一巴掌手掌留下血迹。比喻做事扎实,效果明显。一悲一喜既悲伤又高兴。一板一眼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一吹一唱吹:吹嘘。唱:唱和。两个人说话,互相帮衬。一长一短形容说话絮叨,琐谈不休。一唱一和一个先唱,一个随声应和。原形容两人感情相通。现也比喻二人互相配合,互相呼应。一倡一和①指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倡,亦作“唱”。②指鸣声相呼应。一草一木比喻极微小的东西。一成一旅成:古时以方圆十里为一成;旅:古时以兵士五百人为一旅。形容地窄人少,力量单薄。一痴一醒痴:傻。时而痴迷,时而清醒。一酬一酢酬:向客人人敬酒;酢:向主人敬酒。一来一往地互相敬酒。一弛一张弛:放松弓弦。张:拉紧弓弦。古时常以比喻施政宽严相济;现多比喻生活、工作要合理安排,有松有紧,劳逸结合。同“一张一弛”。一搭一档指互相配合,彼此协作。有时含贬意。一递一答彼此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替谈话,互相应答。一搭一档谓互相配合,彼此协作。有时含贬意。一点一滴形容微小零星。一递一句彼此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替谈话,互相应答。一递一口彼此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替谈话,
什么什么而什么的成语。
什么什么而什么的成语:背道而636f7079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63635驰、竭泽而渔、鱼贯而出、不劳而获、侃侃而谈。一、背道而驰解释:背:背向;道:道路;驰:奔跑。朝相反的方向跑去。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出自:虽然很象背道而驰,其实倒是心心相印。 鲁迅《坟·从胡须说到牙齿》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越跑越远,永远达不到目的二、竭泽而渔解释:泽:池、湖。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抽干湖水来捕鱼,怎么可能捕不到? 但是明年就没有鱼了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近义词涸泽而渔、杀鸡取卵、不留余地反义词从长计议三、鱼贯而出解释:像游鱼那样连贯着出现。出自: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四、不劳而获解释:获:获取,得到。自己不劳动却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出自:我的目标是不满于杨,而因此而是为的举动,却也许被第三者收渔人之利,不劳而获。 鲁迅《两地书》三十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比喻不劳动而得到成果近义词不稼不穑、不义之财、坐吃享福、坐收其利、坐收渔利、尸位素餐、坐享其成、不劳而食反义词先难后获、一无所得、徒劳无功、自食其力、劳而无功五、侃侃而谈解释:侃侃:理直气壮,从容不迫。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出自:春秋孔子《论语·乡党》:“朝,与下大夫言,侃侃如也。”在朝堂上,和下大夫说话,安详从容。示例:却从来不曾见过象这位蛮子般的那末侃侃而谈,旁若无人的气概。 郑振铎《桂公塘·三》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近义词放言高论、口齿伶俐、喋喋不休、呶呶不休、海阔天空、夸夸其谈、口如悬河、夸夸其言、滔滔不绝、大言不惭、娓娓而谈、口若悬河、高谈阔论、夸夸而谈、谈天说地反义词噤若寒蝉、噤口不言、缄口无言、支吾其词、闭口无言、半吞半吐、沉默寡言、一言不发、张口结舌、吞吞吐吐、理屈词穷
什么什么什么以的什么成语
什么什么以bai什么成语du :梦寐以求、zhi全力以赴、严阵以待、如愿dao以偿、嗤之以鼻回、拭目以待、虚左以待、持之答以恒、有生以来、绳之以法、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动之以情、相濡以沫、析骸以爨、尽室以行、一言以蔽之、引领以望、喻之以理、扫榻以待、昧死以闻、日亲以察、孜孜以求、降人以心、刮地以去、慨当以慷、断事以理、无语以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