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不 之的成语 不什么之什么成语

不什么之什么成语

不什么之什么的成语如下:不时之需、不白之冤、不速62616964757a686964616fe59b9ee7ad9431333431346465之客、不败之地、不臣之心1、不时之需解释: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出自: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译文:我有一斗酒,藏了很久,以等待您不时之需示例:粮食要有充分的储备,以应~。语法:偏正式;作宾语;表示说不定什么时候会需要近义词不时之须、备而不用反义词一定之规2、不白之冤解释:白:搞清楚。没有得到辩白或洗刷的冤屈。出自: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十二回:“咺之逃,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伸不白之冤耳!”译文:元咺出逃,不是贪生怕死,确实要为太叔伸不白的冤屈罢了!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好人被冤枉近义词屈打成招、沉冤莫白、覆盆之冤、含冤负屈、负屈含冤、复盆之冤反义词真相大白3、不速之客解释: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出自:周姬昌《周易·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译文:来了三个不请自来的客人。主人殷勤地接待他们,尊敬的结果吉利示例:这样出乎意外的~,却受着了真正是由衷而出的恳切的欢迎。 ◎郭沫若《海涛集·跨着东海》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没有邀请的人近义词不招自来反义词非请莫入、特约嘉宾、不辞而别4、不败之地解释:原意是指善于打仗的就有取胜的把握,不会落到挫败的境地。后泛指办事有成功的充分把握。出自:春秋孙武《孙子·军形》:“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译文:善于作战的人,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去了敌人的失败的原因语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用于处于优势近词百战不殆、百战百胜、所向无敌反义词一败如水、一败涂地5、不臣之心解释: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出自:陈寿《三国志·魏书·二公孙陶四张传》:“是时术阴有不臣之心,不利国家有长主,外托公义以答拒之。”《晋书·周处传》:“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译文:这时袁术暗中有不我的心,不利于国家有长主,表面公义来回答的抵抗。”《晋书·周处传》:“听说王敦有不我的心,访问经常切齿。王敦虽然怀有叛逆的阴谋,所以最后访问的时候不敢做坏事。

不,之的四字成语

求之不得、不速抄之客、袭不解之缘、2113却之不恭、不羁之才、不祥之兆、5261不刊之论、来之不易、4102不义之财、1653置之不理、不情之请、不了了之、不白之冤、不赀之禄、不测之忧、不二之老、不测之诛、不急之务、不羁之民、不拔之策、不测之渊、不测之险、不世之略、不器之器、不奈之何、不次之迁、不终之药、用之不竭、取之不竭、不讳之门

不 之 的成语

不了了之:基bai本解释:用不了结du的办法去了结。zhi指把事情放在一边dao不管,就算完事。拼内音读法容:bù liǎo liǎo zhī使用举例:刚才的争论就这样~。(叶圣陶《小病》)近义词组:束之高阁、置之不理反义词组:一了百了使用方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用于处理问题拖拉没有下文成语出处:宋·叶少蕴《避暑录话》卷上:“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戏谈。”

不什么之什么四字成语

不败之地、不祥之兆、不时之需、不测之罪、不费之惠、不情之请、不经之谈、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不什么之什么的成语

不刊之说、抄不时之需袭、不惑之年、不祥之兆、不毛2113之地等。1、不刊之说5261解4102释: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1653言论。出自: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议论》:“故中兴难于创业,是谓不刊之说”。译文:所以,中兴比创业难,这个是不可改变的说法。2、不时之需解释:不时:不是预定的时间。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出自:宋·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译文:我有一斗酒,藏了很久,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的需要。3、不惑之年解释:不惑:遇到事情能明辨不疑。以此作为40岁的代称。出自:孔子·春秋《论语·为政》:有“四十而不惑”的说法。译文:《论语·为政》:有到四十岁,对自己的言行学说坚信不疑的说法4、不祥之兆解释:兆:预兆。不吉利的预兆。出自:《战国策·秦策一》:“襄主错龟数策占兆,以视利害。”译文:赵襄子用乌龟进行占卜,来看利害。5、不毛之地解释: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形容荒凉、贫瘠。出自:《公羊传·宣公十二年》:“锡(赐)之不毛之地。”译文:锡(给)的不生长草木庄稼的荒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