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句子百科 > 正文

什么不知道的成语 形容一点都不知道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一点都不知道的成语有哪些

一无所知、心中无数、不知所以、茫然不解、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431353937不甚了了一、一无所知 [ yī wú suǒ zhī ] 解释:什么也不知道。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问之一无所知。”译文:小学生看后就倒在了地上,扶起来之后,过了好一会儿才醒过来。问他什么也不知道。二、心中无数 [ xīn zhōng wú shù ] 解释: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周后心中无数,说:‘象这样小事,你自己斟酌去办,用不着向我请旨。’”三、不知所以 [ bù zhī suǒ yǐ ] 解释:以:原因。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出自: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购兰亭序》:“遽见追乎,不知所以。”译文:突然看到追吗,不知道为什么。四、茫然不解 [ máng rán bù jiě ] 解释:茫然:无所知的样子。一无所知,不理解。出自: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一○二回:“邵肩齐说及前事,娄朴茫然不解。”五、不甚了了 [ bù shèn liǎo liǎo ] 解释: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白,不很懂。出自:宋·洪迈《夷坚丁志·黄州野人》:“初不甚了了,养之数日,始能言,乃实人也。”译文:起初不太清楚,养了几天,刚能说话,这是老实人。

形容什么都不知道的成语有哪些?

形容什么都不知道的成语有:

一、心中无数 [ xīn zhōng wú shù ]

1.解释: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

2.出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66303830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周后心中无数,说:‘象这样小事,你自己斟酌去办,用不着向我请旨。’”

二、一窍不通 [ yī qiào bù tōng ]

1.解释: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2.出自:《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3.示例:虽然他是~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

三、不知所以 [ bù zhī suǒ yǐ ]

1.解释:以:原因。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

2.出自: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购兰亭序》:“遽见追乎,不知所以。”

3.示例:咪咪忽然拿起一只锅盖,用一只骨筷乒乒乓乓敲起来,敲得他~,惊惶失措,晕头转向。

四、不甚了了 [ bù shèn liǎo liǎo ]

1.解释: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白,不很懂。

2.出自:宋·洪迈《夷坚丁志·黄州野人》:“初不甚了了,养之数日,始能言,乃实人也。”

3.示例:我回家去了三年,外面的事情,~。

五、一无所知 [ yī wú suǒ zhī ]

1.解释:什么也不知道。

2.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问之一无所知。”

3.示例:对于世界历史,他~。

表示完全不知道的成语有什么?

形容什么都不知道的成语有:一、心中无数[xīnzhōngwú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3626561shù] 1. 解释:指对情况了解不清楚,心里没有底。2. 出自: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周后心中无数,说:‘象这样小事,你自己斟酌去办,用不着向我请旨。’”二、一窍不通[yīqiàobùtōng] 1. 解释: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2. 出自:《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3. 示例:虽然他是~的浑虫,可是双桥镇上并无“镇长”之流的官儿,他也还明白。三、不知所以[bùzhīsuǒyǐ] 1. 解释:以:原因。不明白为什么是这样。指不知道原因。2. 出自:唐·张彦远《法书要录·购兰亭序》:“遽见追乎,不知所以。”3. 示例:咪咪忽然拿起一只锅盖,用一只骨筷乒乒乓乓敲起来,敲得他~,惊惶失措,晕头转向。四、不甚了了[bùshènliǎoliǎo] 1. 解释:甚:很;了了:明白。不很明白,不很懂。2. 出自:宋·洪迈《夷坚丁志·黄州野人》:“初不甚了了,养之数日,始能言,乃实人也。”3. 示例:我回家去了三年,外面的事情,~。五、一无所知[yīwúsuǒzhī] 1. 解释:什么也不知道。2. 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问之一无所知。”3. 示例:对于世界历史,他~。

什么不知什么的成语是什么

物极必反  wù2113jíbìfǎn  解5261释极:顶点;反:向反4102面转化1653。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专反方向转属化。  出处《吕氏春秋·博志》:“全则必缺,极则必反。”《鹖冠子·环流》:“物极则反,命曰环流。”  结构主谓式。  用法多用来表示事物发展到极点;一定会走向它的反面这一必然趋势。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辨形反;不能写作“返”。  近义词周而复始  反义词千篇一律  例句  (1)~;是事物发展的一条规律。  (2)汽球吹气鼓圆以后;再鼓气就会崩破;这就叫~。

什么不知道的成语

一窍不通yī baiqiào bù tōng[释义] 窍:洞du;这里指心窍zhi。一窍都不是贯dao通的。比喻什么都不懂;闭塞专、愚钝。[语出属] 元·张国宝《罗李郎大闹相国寺》:“啊;这老爹一窍也不通。”[正音] 窍;不能读作“qiǎo”。[辨形] 窍;不能写作“窃”。[近义] 一无所知 目不识丁 [反义] 无所不知 全智全能 [用法] 用作贬义。一般作谓语、定语。

表示不知道发生什么事的成语有哪些?

1.一无所知

拼音: yī wú suǒ zhī

解释: 什么也不知道。

出处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3396334: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五:“小学生望后便倒,扶起,良久方醒。问之一无所知。”

2.一窍不通

拼音: yī qiào bù tōng

解释: 窍:洞,指心窍。没有一窍是贯通的。比喻一点儿也不懂。

出处: 《吕氏春秋·过理》:“杀比干而视其心,不适也。孔子闻之曰:‘其窍通,则比干不死矣。’”高诱注:“纣性不仁,心不通,安于为恶,杀比干,故孔子言其一窍通则比干不见杀也。”

3.目不识丁

拼音: mù bù shí dīng

解释: 连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认识。形容一个字也不认得。

出处: 《旧唐书·张弘靖传》:“今天下无事,汝辈挽得两石力弓,不如识一丁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