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秋节有关的成语
1、皓月当空(1)读音:hào yuè dāng kōng(2)表达意思:明亮的月亮在空中照耀着大地,形容月光皎洁,天气晴和。(3)出处:出自战国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楚辞·怨思》,”曳彗星之晧旰兮“翻译:引彗星的明亮。或通俗点解释为集中星星的光辉。2、花好月圆(1)读音:huā hǎo yuè yuán(2)表达意思:描述花开月圆的景色,比喻美好生活,有时用于祝贺人新婚美好。(3)出处:出自宋代文学家张先的《木兰花》词,“人意共怜花月满,花好月圆人又散。”翻译:在一起的时候赏花看月,即使花残也是美的,即使月缺在两个人眼中也是满的;但是花开月圆的景色的时候却又要分开。3、嫦娥奔月(1)读音:cháng é bèn yuè(2)表达意思:意思是月宫仙子径直向目的地走去。(3)出处:出自西汉淮安王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翻译:后羿在昆仑山见到王母娘娘,从她那里求得不死的药。而他的妻子偷吃仙药飞上了月宫。后羿悲痛欲绝感到家里死人一样。4、琼楼玉宇(1)读音:qióng lóu yù yǔ(2)表达意思:指月中宫殿,仙界楼台。也形容富丽堂皇的建筑物。(3)出处: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翻译: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5、碧海青天(1)读音:bì hǎi qīng tiān(2)表达意思:,原意是形容嫦娥在广寒宫夜夜看着空阔的碧海青天,心情孤寂凄凉。后比喻女子对爱情的坚贞。 (3)出处:出自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李商隐的《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翻译: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面对碧海蓝天,日夜思念人间。
关于中秋的成语 20个
关于中秋的成语有:
月白风清:形容月夜的明朗幽静。
月地云阶:指仙境或美境。
月黑风高:语出元元怀《拊掌录》:“殴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后用以比喻险恶的环境。
月朗星稀:同“月明星稀” 月露之体 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月落参横:亦作“月没参横”。月亮已落,参星横斜,形容夜深。参,二十八宿之一。《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一·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亲友在门,饥不及餐。”宋秦观《和黄曹忆建溪梅花》:“月没参横画角哀,暗香消尽令人老。”
6. 月落星沈 亦作“月落星沉”。谓天色将明 月满则亏 月圆则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 。
7. 月貌花容 :形容女子容貌姣美 。
8.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语本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月明星稀 皓月当空,星星稀少 月缺花残 比喻美女之死或美好事物遭受摧残 月夕花朝 借指良辰美景 。
9. 月夕花晨 :见“月夕花朝”
10. 月下花前 :唐白居易《老病》诗:“昼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本指美好的憩游环境。后多指易触发男女情思的环境 。
11. 月落星沈:亦作“月落星沉”。谓天色将明。
12. 月满则亏 :月圆则缺。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点则开始衰退 。
13. 月没参横: 见“月落参横” 月明千里 月光普照大地。语本南朝宋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后多用作友人或恋人相隔遥远,月夜倍增思念的典故。
14. 月明星稀: 皓月当空,星星稀少。
15. 月缺花残 :比喻美女之死或美好事物遭受摧残。
16. 月夕花朝 :借指良辰美景。 月夕花晨 见“月夕花朝” 月下花前 唐白居易《老病》诗:“昼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17.月盈则食 :谓月满时才发生月食。亦用以比喻盛极则衰 。
18. 月圆花好: ①花好月圆。象征幸福美满。常用作祝颂之词。语出宋晁端礼《行香子》词:“莫思身外,且斗樽前,原花长好,人长健,月长圆。”②比喻良辰美景 。
19.皎月当空: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空。
20.月里嫦娥:嫦娥,神话中月宫里的仙女,相传她是后羿的妻子,因偷吃不死之药而上了月宫。比喻风姿绰约的美女。出自 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三折:“姐姐是月里嫦娥。”
扩展资料
中秋,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东亚诸国中的传统文化节日,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的形成期是在唐宋时期,属于一般性节日;中秋节的鼎盛期则完成于明清时期,其在节日民俗中的地位得以显著上升,成为民众普遍的大节庆之日。正所谓“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赏月习俗盛行民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中秋
中秋节祝福四字成语
花好月圆、月圆人圆、团团圆圆、春花秋月、合家团圆、阖家团圆、人月团圆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
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也”。
形容中秋节的成语
形容中秋节的成语,示例:
月圆花好 花好月圆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花朝月夕
春花秋月 风花雪月 羞花闭月 闭月羞花 镜花水月
月朗星稀 月缺花残 风花雪月 光风霁月 月怀一鸡
闭花羞月 众星捧月 水中捞月 花容月貌 吟风弄月
秋月寒江 洪云托月 镜花水月 日月如梭 日月经天
皓月千里 烘云托月 花颜月貌 烘云讬月 海中捞月
壶中日月 花朝月夕 花朝月夜 霁风朗月 镜花水月
九天揽月 霁月光风 今月古月 旷日引月 临风对月
驴年马月 流星赶月 镂月裁云 六月飞霜 累月经年
朗月清风 落月屋梁 面如满月 沐日浴月 抹月秕风
抹月批风 明月清风 明月入怀 年该月值 拈花弄月
年深月久 年头月尾 弄月嘲风 牛衣岁月 弄月吟风
拿云捉月 花前月下 花容月貌 花朝月夕 春花秋月
柳暗花明 风花雪月 闭月羞花 蔽月羞花 镜花水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