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写成功人士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描写成功人士的成语:百无一成、成败利钝、成败论人、大获全胜、道傍之筑、功成名就、瓜熟蒂落、俭以养德、九转功成、马到成功、旗开得胜、事预则立、水到渠成、一蹴而就、战无不胜、指日成功、大功告成

1、百无一成

解释百:一切。形容一切的努力和作为没有一样成功,即毫无成就。

出处清·曾国藩《圣哲画象记》:“志学不早……驽缓多病,百无一成。”

例句无

2、成败利钝

解释利:锋利,引伸为顺利、成功。印:不锋利,引伸为挫折。成功或失败,顺利或不顺利。指做事情可能有的各种情况或结果。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例句成败利钝,在此一举。(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三回)

3、成败论人

解释论:评论,衡量。以成功和失败作为评论人物的标准。

出处宋·苏轼《孔北海赞序》:“世以成败论人物,故操得在英雄之列。”

例句成败论人,固是庸人之见;但本朝大事,你我做臣子的,说话须要谨慎。(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

4、大获全胜

解释获:擒获俘虏,夺取敌方辎重;全:完全。形容获得完全的胜利。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葛令公生遣弄珠儿》:“唐兵被梁家杀得七零八落,走得快的,逃了性命,略迟慢些,就成沙场之鬼……梁家大获全胜。”

例句这次足球比赛,我省代表队大获全胜,载誉归来。

5、道傍之筑

解释比喻无法成功的事。

出处《诗经·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

例句明·李贽《西征奏议后语》:“于时梅侍御客生独荐李成梁,又不合当事者意,复成道傍之筑。”

6、功成名就

解释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例句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7、瓜熟蒂落

解释蒂:花或瓜果跟枝茎相连的部分。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指时机一旦成熟,事情自然成功。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草木》引《云笈七签》:“瓜熟蒂落,啐啄同时。”

例句条件成熟了,事情自然就会成功,不必着急,瓜熟蒂落。

8、九转功成

解释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出处《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其转数少,其药力不足,故服之用日多得仙迟也;其转数多药力成,故服之用日少而提仙速也。”

例句九转功成数尽乾。开炉拨鼎见金丹。餐饵了、别尘寰。足蹑青云突上天。(唐·吕岩《渔父·朝帝》词)

9、旗开得胜

解释刚一打开旗帜进入战斗,就取得了胜利。比喻事情刚一开始,就取得好成绩。

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四折:“托赖主人洪福,旗开得胜,马到成功。”

例句旗开得胜姜文焕,一怒横行劈董忠。(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10、事预则立

解释指无论做什么事,事前有准备就会成功,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出处《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1、水到渠成

解释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出处宋·苏轼《答秦太虚书》:“至时别作经画,水到渠成,不须预虑。”

例句须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非由车戽,最忌无因而至,突如其来。(清·李渔《闲情偶寄·大收煞》)

12、一蹴而就

解释蹴:踏;就:成功。踏一步就成功。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出处宋·苏洵《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例句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一蹴而就于繁赜,毋乃不可!(清·吴趼人《痛史·原叙》)

13、战无不胜

解释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战无不胜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归,犹为蛇足也。”

例句自先王以来,楚兵战无不胜。(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九回)

14、指日成功

解释指不久即可成功。

出处元·高文秀《襄阳会》第三折:“觑曹操易如反掌,克日而破,指日成功。”元·杨梓《豫让吞炭》第二折:“与我谨守堤岸,不可渗泄,指日成功,共享其利。”

例句无

15、马到成功

解释形容工作刚开始就取得成功。

出处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二折:“那老尉迟这一去,马到成功。”

例句只要不轻敌,相信你们一定会马到成功。

16、大功告成

解释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出处《汉书·王莽传上》:“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例句及大功告成,天下已定,而后实行其共和主义之政策,恢复我完全之金瓯。(章炳麟《驳革命驳议》)

17、俭以养德

解释节俭有助于养成质朴勤劳的德操。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