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感觉一个人变了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感觉一个人变了的成语:放下屠刀、改恶从善、改头换面、刮目相看、立地成佛、面目全非、判若两人、脱胎换骨、物是人非、洗心革面

1、改头换面

解释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内容实质不变。

出处唐·寒山《诗三百三首》第二一四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例句这部作品在内容和观点上都有错误,只是改头换面,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2、刮目相看

解释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处《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例句世界也刮目相看,东亚病夫居然奋起了,睡狮果然醒了。(朱自清《这一天》)

3、改恶从善

解释再不做坏事,决心做好人。

出处《飞龙全传》二十一回:“应该隐姓埋名,改恶从善,才是正理。”

例句无

4、立地成佛

解释佛家语,禅宗认为人皆有佛性,弃恶从善,即可成佛。此为劝善之语。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昭觉勤禅师法嗣》:“广额正是个杀人不眨眼底汉。飏下屠刀,立地成佛。”

例句既然“立地成佛”有了保证,屠刀便不妨随时拿起,随时放下,随时放下,随时拿起。(闻一多《画展》)

5、判若两人

解释形容某人前后的言行明显不一致,象两个人一样。

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五回:“须晓得柳知府于这交涉上头,本是何等通融、何等迁就;何以如今判若两人?”

例句他与另三人作一献上之报告,毁左翼惟恐不至,和先前之激昂慷慨判若两人。(《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

6、物是人非

解释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多用于表达事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

出处宋·李清照《武陵春》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例句海岩《死于青春》:“物是人非,悲从中来。”

7、洗心革面

解释清除旧思想,改变旧面貌。比喻彻底悔改。

出处《周易·系辞上》:“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周易·革》:“君子豹变,小人革面。”《抱朴子·用刑》:“洗心而革面者,必若清波之涤轻尘。”

例句除非它真能放弃传统意识,完全洗心革面,重新做起。(闻一多《神话与诗·文学的历史动向》)

8、面目全非

解释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举手则面目全非。”

例句它的厄运,是在好书被有权者用相似的本子来掉换,年深月久,弄得面目全非。(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

9、脱胎换骨

解释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出处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例句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是脱胎换骨,神爽体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七回)

10、放下屠刀

解释放:安放,搁置;屠刀:宰杀牲畜的刀。佛教语,劝人改恶从善。比喻作恶的人决心改过

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30卷:“只不迁不贰,是甚力量,便见工夫,佛家所谓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例句毛泽东《丢掉幻想,准备斗争》:“帝国主义分子决不肯放下屠刀,他们也决不能成佛,直至他们的灭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