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无聊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说说

形容无聊的成语说说:百无聊赖、饱食终日、淡而无味、斗鸡走犬、斗鸡走狗、斗鸡养狗、话不投机、计出无聊、计出无奈、枯燥无味、络绎不绝、没精打彩、没精打采、品头题足、品头论足、泣不成声、穷极无聊、讪牙闲嗑、四大皆空、万念俱灰、无可奈何、无所事事、无所用心、心灰意冷、兴味索然、哑口无言、游手好闲、指手划脚、剥削阶级

1、百无聊赖

解释聊赖:依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

出处汉·蔡琰《悲愤》诗:“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例句在百无聊赖中,随手抓过一本书来,科学也好,文学也好,横竖什么都一样。(鲁迅《彷徨·伤逝》)

2、淡而无味

解释淡:薄,与“浓”相对。菜肴因盐少而没有味道。亦泛指清淡无味。亦形容说话、写文章内容平淡,无趣味。

出处宋 朱熹《朱子语类辑略》第四卷:“此工夫似淡而无味,然做时却自有可乐。”

例句庶民因其淡而无味,不及米谷之香,吃者甚少。(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

3、斗鸡走狗

解释使公鸡相斗,使狗赛跑。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

出处《史记·袁盎晁错列传》:“盎病免居家,与阊里淝枕,相随行斗鸡走狗。”

例句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阅柳为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

4、斗鸡养狗

解释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同“斗鸡走狗”。

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九八回:“他兄弟在家开赌场,斗鸡养狗,人不敢惹他。”

例句无

5、斗鸡走犬

解释指旧时剥削阶级子弟游手好闲的无聊游戏。同“斗鸡走狗”。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踘者。”

例句无

6、话不投机

解释投机:意见相合。形容话说不到一起。

出处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三折:“吃紧的理不服人,言不谙典,话不投机。”

例句宝玉听来,话不投机,便靠在桌上睡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7、计出无聊

解释主意出于无可奈何。

出处《史记·吴王濞列传》:“上复责问吴使者,使者对曰:‘……今王始诈病,及觉,见责急,愈益闭,恐上诛之,计乃无聊。唯上弃之,而与更始。’”

例句明·鹿善继《催用巡仓御史疏》:“计出无聊,抑且奈之何哉!”

8、计出无奈

解释主意出于无可奈何。同“计出无聊”。

出处明·孟称舜《花舫缘》第二出:“小人受公子厚恩,委是舍不得,只是计出无奈。”

例句无

9、络绎不绝

解释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

出处《后汉书·南匈奴传》:“窜逃入塞者络绎不绝。”

例句我梦里所到的地方,竟是一片康庄大道,马来车往,络绎不绝。(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十回)

10、没精打彩

解释形容精神不振,情绪低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1回:“王夫人见宝玉没精打彩,也只当是金钏儿昨日之事,他好没意思的。”

例句就在这样一个昏黑的晚上,我照常没精打彩的回来。鲁迅《彷徨·伤逝》

11、品头论足

解释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现亦比喻在小节上一味挑剔。同“品头题足”。

出处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二:“他们指手划脚,品头论足。”

例句我们都应当投身到四化建设中大干一场,不应当站在一边品头论足,徘徊观望。

12、品头题足

解释指无聊的人随意议论妇女的容貌体态。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阿宝》:“[生]遥见有女子憩树下,恶少年环如墙堵。众曰:‘此必阿宝也。’趋之,果宝也。审谛之,娟丽无双。少倾人益稠。女起遽去。众情颠倒,品头题足,纷纷若狂。

例句大家都赞他国色天香,是苏小小关盼盼一流人物。品头题足,闹了一时。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二十一回

13、泣不成声

解释哭得噎住了,出不来声音。形容非常伤心。

出处《吴越春秋·越王无余外传》:“尽夜哭泣,气不属声。”

例句弥留之际,日饮白汤升许,欲以洗涤肺腑,及食不下咽,泣不成声。(清·黄钧宰《金壶七墨·鸳鸯印传奇始末》)

14、四大皆空

解释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出处《四十二章经》二十:“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

例句胞胎浑沌,四大皆空,没甚姓名。(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一回)

15、讪牙闲嗑

解释指闲得无聊,磨牙斗嘴以为笑乐。

出处元·薛昂夫《端正好·高隐》套曲:“挺王留讪牙闲嗑,李大公信口开河。”

例句无

16、万念俱灰

解释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灭了。形容极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出处清·南亭亭长《中国现在记》三回:“官场上的人情,最是势利不过的。大家见抚台不理,谁还来理我呢,想到这里,万念俱灰。”

例句他在接连遭受沉重打击后万念俱灰,应该劝他重新振作起来。

17、无所事事

解释事事:前一“事”为动词,做;后一“事”为名词,事情。闲着什么事都不干。

出处明 归有光《送同年丁聘之之任平湖序》:“然每晨入部升堂,祗揖而退,卒无所事事。”

例句上承总统指挥,下受委员成议,镇(整)日间无所事事,反象似赘瘤一般。(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五回)

18、无所用心

解释没有地方用他的心。指不动脑筋,什么事情都不关心。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例句至于那些下民,他们有的是榆叶和海苔,他们“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就是并不劳心,原只要吃这些就够。(鲁迅《故事新编·理水》)

19、心灰意冷

解释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例句L先生大为心灰意冷,法西斯的气概顿然消失,披发入山去做和尚去了。(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20、兴味索然

解释兴味:兴趣、趣味;索然:毫无兴致的样子。一点儿兴趣都没有。

出处清·王韬《瀛壖杂志》:“卓午来游者,络绎不绝。溽暑蒸郁,看花之兴味索然矣。”

例句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语言贫乏,读起来使人兴味索然。

21、哑口无言

解释哑口:象哑巴一样。象哑巴一样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的样子。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八:“‘他也有儿子,少不也要娶媳妇。看三朝可肯放回家去?闻得亲母是个知礼之人,亏他怎样说了出来?’一番言语,说得张六嫂哑口无言。”

例句他的一席话,使在场的人个个哑口无言。

22、游手好闲

解释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章帝纪·元和三年诏》:“今肥田尚多,未有垦辟。其悉与赋贫民,给与粮种,务尽地力,勿令游手。”元·无名氏《杀狗劝夫》:“我打你个游手好闲,不务生理的弟子孩儿。

例句这位督办,那时候正在上海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正好有功夫做那些不相干的闲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23、指手划脚

解释用手指,用脚划。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也比喻瞎指挥,乱加指点批评。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问起根由,毛泼皮指手划脚,剖说那事。”

例句这就用不着你指手划脚了,我们当然要交给领导处理。浩然《艳阳天》第86章

24、饱食终日

解释终日:整天。整天吃饱饭,不动脑筋,不干什么正经事。

出处《论语·阳货》:“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例句人如果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那是最没有出息的。

25、没精打采

解释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出处清·曹雪琴《红楼梦》第八十七回:“贾宝玉满肚疑团,没精打采的归至怡红院中:”

例句知道了考试没及格的消息后,我一直没精打采的。

26、穷极无聊

解释穷极:极端;无聊:无所依托。原指光景穷困,精神无所寄托。现也形容无事可做,非常无聊。

出处宋·费昶《思公子》诗:“虞卿亦何命,穷极若无聊。”

例句却被一个穷极无聊的刘浩三,一个乡愚无知的余知化,提倡实业;工商两途,大受影响。(清·姬文《市声》第三十六回)

27、枯燥无味

解释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

出处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

例句因此,群众就不欢迎他们枯燥无味的宣传,我们也不需要这样憋脚的不中用的宣传家。(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28、无可奈何

解释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

出处《战国策·燕策三》:“太子闻之,弛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史记·周本纪》:“祸成矣,载可奈何。”

例句大哥同杨太守来拿我,实是一毫不知,既被他连累,也无可奈何了。(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回)

形容无聊的词语说说:剥削阶级

词语解释

1、剥削阶级:占有生产资料,自己不劳动或只有附带劳动,无偿占有他人劳动成果的阶级。如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社会里,他们利用自己掌握的国家政权压迫被剥削阶级。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剥削阶级作为完整的阶级已被消灭,但其残余仍然存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