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写泥土的优美成语

描写泥土的优美成语:寸土尺地、寸草不生、地狭人稠、地瘠民贫、肤寸之地、膏场绣浍、膏腴之壤、膏腴之地、旱涝保收、深入不毛、剩水残山、剩山残水、四至八道、土瘠民贫、王道乐土、沃壤千里、沃野千里、鱼米之地、匝地烟尘、肥田沃地

1、地瘠民贫

解释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出处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例句这些业绩表现在以地瘠民贫的边区,居然……能够做到人民无饥寒之虞,向着丰衣足食的生活迈进。《解放日报》1946.4.28

2、膏场绣浍

解释指土地肥沃,水沟纵横。

出处明·何景明《沱西别业记》:“始吾游沱西,见其地膏场绣浍,可以稼穑。”

例句无

3、剩水残山

解释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处唐·杜甫《游何将军山林》诗:“剩水沧江破,残山碣石开。”

例句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24回:“况复改朝换代,剩水残山。”

4、四至八道

解释旧时标志土地界域的用语。表示四面八方所到之处及通往的道路。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5回:“安营既毕,便画四至八道地理形状图本来我看。”

例句无

5、沃野千里

解释形容肥沃的土地极为宽广。

出处《汉书·张良传》:“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

例句天府之国,沃野千里。

6、鱼米之地

解释盛产鱼类及稻米等的富庶地方。

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参相》:“江西是鱼米之地。”

例句无

7、寸草不生

解释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他问斩之时,曾发愿道:‘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这件事来?”

例句在浩荡的死海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也寸草不生。

8、寸土尺地

解释寸、尺:比喻很少。形容极少的土地。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13回:“我得了这图,一来可以整理整理国界,叫外人不能占踞我国的寸土尺地,也不枉皇上差我出洋一番。”

例句我们是不能把寸土尺地轻易地送给敌人的。(郭沫若《羽书集·抗战与觉悟》)

9、膏腴之地

解释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出处汉·贾谊《过秦论》:“东割膏腴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例句江南水乡自古就是膏腴之地,如今变得更加繁荣富足。

10、剩山残水

解释残破的山河。多形容亡国后的或经过变乱后的土地景物。也比喻未被消除而剩下来的事物。

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定计》:“收回那十八省剩山残水,洗尽这二百年藏污纳垢。”

例句无

11、旱涝保收

解释指土地灌溉及排水情况良好,不论天旱或多雨,都能得到好收成。泛指获利有保证的事情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97章:“有了扬水站,起码有一半地水浇了,就是说,往后要有一半地旱涝保收。”

例句孙力《都市风流》第四章:“四季旱涝保收,没有例外。”

12、肤寸之地

解释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13、膏腴之壤

解释膏腴:土地肥沃;壤:土地。指土地肥沃富饶的地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东据城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14、肥田沃地

解释肥沃的土地

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

15、地狭人稠

解释狭:窄小;稠:多而密。地域狭小,人口稠密。形容人口密集的地区或拥挤的场所

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同进食堂进膳,今夜有舞会,地狭人稠,毫无虚席。”

描写泥土的优美词语:深入不毛、土瘠民贫、王道乐土、沃壤千里、匝地烟尘

词语解释

1、深入不毛:不毛:指不生长庄稼的贫瘠土地或地带。深入到荒凉的地方。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