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人吃相难看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形容人吃相难看的成语:大吃大喝、饥不择食、狼吞虎咽、狼飧虎咽、拍案惊奇、食不甘味、饕餮之徒、细嚼慢咽、须臾之间

1、饥不择食

解释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饥不择食。’”

例句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回)

2、狼吞虎咽

解释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例句走了这半日,肚中饥饿,狼吞虎咽吃了一回。(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3、狼飧虎咽

解释飧:熟食,饭食。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亦作“狼餐虎咽”。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人自来吃酒,主人安排些鸡、豚、牛、羊肉来做下酒。须臾之间,狼飨虎咽,算来吃勾有六七十斤的肉,倾尽了六七坛的酒。”

例句见他们一个个蹲在地下,吃了个狼飧虎咽,沟满壕平。(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

4、拍案惊奇

解释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例句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杜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人民日报》(海外版)1982.1.2

5、食不甘味

解释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例句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食不甘味,麻衣茹素,稍谢罪戾。(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6、饕餮之徒

解释比喻贪吃的人。

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多食不厌谓之饕餮之徒;见食垂涎谓有欲炙之色。”

例句我不是饕餮之徒

7、大吃大喝

解释狼吞虎咽地吃。指没有节制,没有计划地吃喝。指进行大规模、高档次的吃喝活动

出处清·石玉昆《小五义》第七回:“蒋爷苦劝,自己端起酒杯,大吃大喝,连说带笑。”

例句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不耐烦和群众在一块作艰苦的斗争,只希望跑到大城市去大吃大喝。”

8、须臾之间

解释须臾:片刻。指极短的时间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须臾之间,只见戴宗舒眉展眼,便爬起来。”

例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6回:“须臾之间,只见那些不中选的诗,纷纷的飘下楼来。”

9、细嚼慢咽

解释慢慢地吃东西。引申慢慢去体味

出处浩然《艳阳天》第140章:“那匹刚刚病好的骡子,胃口准是还不开,看它那种细嚼慢咽的样子。”

例句林斤澜《瓜子和灯花》:“说为了养成细嚼慢咽,文明礼貌。”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