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部队气势的成语:彼竭我盈、赤胆忠心、赤膊上阵、弹雨枪林、弹尽援绝、地动山摇、东冲西突、风云变色、负隅顽抗、孤军奋战、浩浩荡荡、击鼓鸣金、剑拔弩张、金鼓齐鸣、两虎相斗、炮火连天、千军万马、枪林弹雨、势如破竹、尸横遍野、万马奔腾、威风凛凛、一触即发、英姿勃发、再衰三竭、短兵相接、投鞭断流、一鼓作气
1、彼竭我盈解释彼:他,对方;竭:尽;盈:充满。他们的勇气已丧失,我们的士气正旺盛。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例句文中……叙述了利于开始反功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2、弹尽援绝解释作战中弹药用完了,援兵断绝了。也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出处宋·杨万里《钤辖赵公墓志铭》:“公挺身与兵,屡捷。七年,粮尽援绝,势不能复支,遂率所部数千人南归。”
例句敌军在我重重包围之下,弹尽援绝,只好缴械投降。
3、地动山摇解释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出处宋·欧阳修《欧阳文忠公集·奏议集·一二·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从此灾祸自此而始。”
例句我国原子弹引爆成功,只见银光一闪,霎时地动山摇,声震寰宇。
4、短兵相接解释短兵:刀剑等短兵器;接:交战。指近距离搏斗。比喻面对面地进行激烈的斗争。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车错毂兮短兵接。”
例句但恐怕也有时会逼到非短兵相接不可的,这时候,没有法子,就短兵相接。(鲁迅《两地书·二》)
5、弹雨枪林解释弹下如雨,枪立如林。形容战斗剧烈。
出处清·孙雨林《皖江血·拒敌》:“且划策,弹雨枪林,木坏山隤,江城付动灰。”
例句无论两军对垒,弹雨枪林,而观战之侦探队,须履险如夷,电传消息。贯公《拒约须急设机关日报议》
6、东冲西突解释指四处冲锋突击。
出处《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
例句他(赫胥黎)以渊博的学识,警辟的文章,东冲西突,攻陷了以为亚当和夏娃的子孙们的最后的堡垒。鲁迅《南腔北调集·“论语一年”》
7、负隅顽抗解释负:依靠;隅:山势弯曲险阻的地方。凭借险阻,顽固抵抗。指依仗某种条件,顽固进行抵抗。
出处《孟子·尽心下》:“有众逐虎。虎负嵎,莫之敢撄。”
例句最后牛元峰逃到镇东头的小寨里,指挥着一个多营负隅顽抗,死不投降。(徐海东《奠基礼》)
8、孤军奋战解释奋战:尽全力地战斗。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也比喻一个人或一个集体无人支援、帮助的情况下努力从事某项斗争。
出处《隋书·虞庆则传》:“由是长儒孤军奋战,死者十八九。”
例句西汉将领李陵,率领五千步兵深入沙漠攻打匈奴,遇敌骑十万,陷入重围,他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被迫投降。
9、浩浩荡荡解释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出处《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浩浩荡荡,横夫际涯。”
例句一时只见宁府大殡浩浩荡荡,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四回)
10、击鼓鸣金解释古时两军作战时用鼓和金发号施令,击鼓则进,鸣金则退。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三回:“张辽可使击鼓鸣金,许褚可使牧羊放马。”
例句击鼓鸣金的做法在现代战争中已经不用了
11、剑拔弩张解释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
出处南朝梁·袁昂《古今书评》:“韦诞书法如龙威虎振,剑拔驽张。”
例句法国兵舰在闽汪口出入频繁,而交涉方面剑拔弩张,看样子福州船局必难幸免法国兵舰的炮火。(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12、金鼓齐鸣解释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出处《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
例句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枕地,一路都是火把。(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
13、两虎相斗解释比喻力量强大的双方相搏斗。
出处《战国策·秦策二》:“今两虎诤人而斗,小者必死,大者必伤。”《史记·春申君列传》:“天下莫强于秦楚,今闻大王欲伐楚,此犹两虎相与斗。”
例句今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须误了我大事。吾与你二人劝解,休得争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
14、炮火连天解释形容炮火非常猛烈。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六回:“这不过演放两三响已经这样了,何况炮火连天,亲临大敌呢,自然也要逃走了。”
例句(1)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里,到处是炮火连天的战场。(2)在杀声震耳,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战士们狠狠地打击着来犯的敌人。
15、千军万马解释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
出处《南史·陈庆之传》:“名军大将莫自牢,千兵万马避白袍。”
例句各方面竟如千军万马地围困拢来,实在说,我是有被这班箭手底乱箭所射死的可能性的。(柔石《二月》二四)
16、枪林弹雨解释枪杆象树林,子弹象下雨。形容战斗激烈。
出处清 孙雨林《皖江血》:“此时人心一半改,结局真难测。且画策,枪林弹雨,木坏山颓,江城付劫灰。”
例句枪林弹雨战火纷飞的日子,江水山觉得还是才开始,却一晃就过去了四年多。(冯德英《迎春花》第二章)
17、尸横遍野解释尸体到处横着。形容死者极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坚驱大军,杀得尸横遍野。”
例句激烈的战斗结束后,敌军尸横遍野,损失惨重。
18、势如破竹解释势:气势,威力。形势就象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出处《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例句关胜等众,乘势长驱,势如破竹,又克大谷县。(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九回)
19、投鞭断流解释把所有的马鞭投到江里,就能截断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出处《晋书·苻坚载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例句人民解放军以投鞭断流之势跨跃长江天险。
20、万马奔腾解释成千上万匹刀在奔跑腾跃。形容群众性的活动声势浩大或场面热烈。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钱多处白丁横带》:“空中如万马奔腾,树杪似千军拥沓。”
例句外面的万马奔腾似的爆竹声送进他的耳朵里来。他在房里坐不住,便信步走出来。(巴金《家》十三)
21、威风凛凛解释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
例句(1)他穿上军服,还真有点威风凛凛的气势。(2)这位平常的日子里威风凛凛的老太爷今天竟像吃了败仗一样垂头丧气。
22、一触即发解释触:碰;即:就。原指把箭扣在弦上,拉开弓等着射出去。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
出处宋 张咏《乖崖集》:“鯸鯣愤悱,迎流独逝,偶物一触,厥怒四起。”
例句共产党主张成立联合政府,就为罅内战。现在蒋介石拒绝了这个主张,致使内战有一触即发之势。(毛泽东《评蒋介石发言人的谈话》)
23、一鼓作气解释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勇气。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例句初听这话,还是一鼓作气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八回)
24、赤膊上阵解释光着膀子上阵。比喻亲身上场,不加掩饰地进行活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九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例句他终于赤膊上阵,亲自出马了。
25、赤胆忠心解释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例句又有公子一个嬷嬷爹,这人姓华名忠,年纪五十岁光景,一生耿直,赤胆忠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26、再衰三竭解释竭:尽。指力量一再消耗,已经衰减耗竭。
出处《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例句希特勒已到再衰三竭之时,他对斯大林格勒、高加索两处的进攻已经失败。(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7、风云变色解释风云:比喻变幻的局势。比喻局势变化大
出处唐·骆宾王《为徐敬业讨武瞾檄》:“喑鸣则山岳崩颓,叱咤则风云变色。”
例句范长江《塞上行·行纪·忆西蒙》:“而绥远之西,阿拉善和额济纳蒙古一带,也在酝酿着风云变色。”
28、英姿勃发解释英勇威武,神采四溢
出处赖少其《序》:“现在的画面上舍弃了两棵大黄桷树,把柏树从小改大,使其英姿勃发,昂首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