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改变自己的成语:改名易姓、改姓更名、改换门楣、改行迁善、改柯易节、改节易操、改辙易途、改过从善、改过作新、改途易辙、更姓改物、良弓无改、移风改俗、有则改之、知过能改
1、改节易操解释改变原来的操行和志向。多指丧失应当坚守的节操;也指去恶为善。同“改操易节”。
出处明·归有光《上王都御史书》:“故以为人之贤不肖有定,而古之知人者,决于一见,而终其身不易。彼有改节易操者,必其始非本性,有矫而为之者。”
例句无
2、改柯易节解释指枝叶凋败。比喻人品蜕变。同“改柯易叶”
出处李盘《与李仲休》:“凡立身行己,利物济人,皆吾本分内事,即使磨蝎终身,必不改柯易节。”
例句无
3、改行迁善解释改变不良行为,诚心向善。同“改行为善”。
出处《新唐书·张巡传》:“巡下车,以法诛之,赦余党,莫不改行迁善。”
例句无
4、改过作新解释指毫无保留地改正过错。同“改过自新”。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会赦更新》:“陀满兴福,父母妻儿都杀戮,逃命潜奔,哨聚山林暂隐身,心阑意卸,天幸遭逢颁大赦,改过作新,作个清平无事人。”
例句无
5、改名易姓解释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三:“其后往往私创庵院,滥将无籍之徒收充,亦有逃军囚匠改名易姓,削发顶冠,人莫之识。”
例句无
6、改换门楣解释门楣:门框上的横木。改变门第出身,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出处明·宋应星《风俗议》:“为士者,日思居官清要,而畎亩庶人,日督其稚顽子弟儒冠儒服,梦想科第,改换门楣。”
例句无
7、改途易辙解释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同“改辙易途”。
出处清·朱之瑜《端亭记》:“勉吾子改途易辙而合同乎世俗,则告朋友不信,将如何而可?”
例句无
8、改辙易途解释改变行车轨道,另走一条路。比喻改变方向、目标或做法。
出处宋·杨夔《复宫阙后上执政书》:“前车已覆,后车岂可蹑而行之,固当改辙易途,以取其不倾不蹶。”
例句无
9、改姓更名解释改换原来的姓名。多指为了隐瞒原来的身分。同“改名换姓”。
出处明·无名氏《闹铜台》楔子:“则今日辞别尊兄疾去忙,改姓更名离水乡。”
例句无
10、更姓改物解释指王朝更迭,改正朔,易服色。
出处《国语·周语中》:“叔父若能光裕大德,更姓改物,以创制天下,自显庸也。”韦昭注:“更姓,易姓也。改物,改正朔、易服色也。”
例句曹操阶祸,窃执天衡,残剥海内,怀无君之心。子丕孤竖,敢寻乱阶,盗据神器,更姓改物,世济其凶。三国·蜀·刘禅《出军诏》
11、知过能改解释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出处《论语·子罕》:“过则勿惮改。”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例句然一诗之感动于人,而冢宰亦知过能改,皆可以示后,故录之。明·黄溥《闲中古录》
12、良弓无改解释指继承父祖的优良传统和事业。
出处语出《礼记·学记》:“良弓无改,必学为箕。”
例句其有开国承家,世禄不坠,积仁累德,良弓无改……略书于传可也。唐·刘知幾《史通·书事》
13、移风改俗解释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同“移风易俗”。
出处《宋书·乐志一》:“移风改俗,致和乐之极。”
例句公闲邪纳正,移风改俗。《南史·宋纪上·武帝》
14、改过从善解释改正错误,决心向善。指去恶就善。同“改过迁善”。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七卷:“不知大舅怎生样劝喻,便能改过从善。如此可见好人原容易做的,只在一转念耳。”
例句无
表达改变自己的词语:有则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