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发呆样子的成语:呆头呆脑、呆若木鸡、愣愣瞌瞌、楞头楞脑、楞头呆脑、楞头磕脑、理屈词穷、目呆口咂、目瞪口呆、如痴似醉、如醉如痴、傻眉愣眼、傻眉楞眼、张口结舌、直眉瞪眼
1、呆若木鸡解释呆:傻,发愣的样子。呆得象木头鸡一样。形容因恐惧或惊异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庄子·达生》:“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例句匪首侯殿坤,在得知这个噩耗之后,特别是知道了老妖道的落网后,当即呆若木鸡。(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2、呆头呆脑解释呆:呆板,不灵活。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
出处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三折:“似这等呆脑呆头劝不回,呸!可不干赚了我奔走红尘九千里。”
例句小凤仙的脾气,人家说她不合时宜,其实她也是呆头呆脑,不惯作妓女腔,与人不合。(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
3、理屈词穷解释屈:短,亏;穷:尽。由于理亏而无话可说。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先进》:“是故恶夫佞者”宋·朱熹集注:“子路之言,非其本意,但理屈词穷,而取辩于口以御人耳。”
例句并不等候答复,而正如一般忽然陷于理屈词穷的专横者一样,他立刻把最后一张牌摆出来了。(沙汀《呼嚎》)
4、楞头呆脑解释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同“楞头楞脑”。
出处余辰《蚕》:“我完全没有听讲,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这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楞头呆脑地坐着两个人。”
例句无
5、楞头磕脑解释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也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同“楞头楞脑”。
出处老舍《鼓书艺人》十五:“打头的是小刘,楞头磕脑地就撞了进来,站在一边,光哆嗦,不说话。” 又《骆驼祥子》一:“一搁下了事,他心中不痛快,便有点楞头磕脑的。”
例句无
6、楞头楞脑解释①形容鲁莽冒失或傻呵呵的样子。②形容发楞发呆的样子。
出处曹禺《原野》第二幕:“干妈,虎子傻,说话楞头楞脑,没分寸。”
例句调度员忽闪忽闪眨着眼,楞头楞脑地望着梁建。杜鹏程《在和平的日子里》第三章
7、如痴似醉解释①形容因惊恐而发呆。②形容陶醉的精神状态。亦作“如醉如痴”。
出处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石洞雷火》:“其人如痴似醉,莫知所以然。”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自从西宫阁下,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久不临朝。”
例句猛可得如痴似醉,独自个谁温谁热?明·高濂《玉簪记·叱谢》
8、张口结舌解释结舌:舌头不能转动。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或因紧张害怕而发愣。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3回:“公子被他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过耳。”
例句凶手感到这声音象是一个铁棒击打在他的头上,他转头一看,大惊失措,张口结舌。(曲波《林海雪原》二八)
9、直眉瞪眼解释形容发脾气或发呆的样子。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连司棋也都气了个直眉瞪眼。”
例句连司棋也都气了个直眉瞪眼,无计挽回。只得罢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10、目瞪口呆解释形容因吃惊或害怕而发愣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吓得项王目瞪口呆,动弹不得。”
例句弟弟看着被打碎的花瓶,吓得目瞪口呆。
11、如醉如痴解释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
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得见了王昭君,使朕如痴似醉。”
例句1. 她甜润的嗓子使听众如醉如痴.
2. 她如醉如痴地注重健美。
3. 所有的曲子都使我如醉如痴。
4. 她如醉如痴地爱着他。
5. 她的两位听众听得如醉如痴。
解释形容发呆的样子
出处管桦《惩罚》:“还不快往前搜索!傻眉楞眼立在那儿干什么?”
例句他一天都是傻眉楞眼的样子
13、愣愣瞌瞌解释愣:呆,失神。呆头呆脑,发呆的样子
例句我不喜欢愣愣瞌瞌的张小丫
14、目呆口咂解释咂:用舌头抵住牙齿发出的声音。目光发呆,口中发出啧啧声。形容吃惊的样子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2回:“寨中这些兵卒,多是强盗出身,何曾看见如此礼物,见了个个目呆口咂,连尤俊达与连巨真亦啧啧称羡。”
形容发呆样子的词语:傻眉愣眼
词语解释
1、傻眉愣眼:形容发呆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