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关于城市环保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关于城市环保的成语:百花齐放、苍翠欲滴、寸草不生、风和日丽、覆水难收、国计民生、涸泽而渔、花团锦簇、花枝招展、花红柳绿、竭泽而渔、惊心动魄、精卫填海、鸟语花香、气象万千、青山绿水、求同存异、任重道远、山清水秀、万紫千红、乌烟瘴气、一尘不染、愚公移山、遮天蔽日、枝繁叶茂、细水长流、绿树成荫、郁郁葱葱

1、百花齐放

解释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百花仙子只顾在此著棋,那知下界帝王忽有御旨命他百花齐放。”

例句美术展览会上展出了许多新作品,百花齐放,各具风格。

2、苍翠欲滴

解释苍翠:深绿。形容草木等绿色植物仿佛饱含水份一样。

出处宋·郭熙《山川训》:“春山澹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例句在这块地面上,苍翠欲滴的树木……一株株一丛丛地生长着。(秦牧《沙面晨眺》)

3、风和日丽

解释和风习习,阳光灿烂。形容晴朗暖和的天气。

出处清·吴趼人《痛史》:“是日风和日丽,众多官员,都来祭奠。”

例句是时风和日丽,遍地金黄,青衫红袖,越阡度陌,蝶蜂乱飞,令人不饮自醉。(清·沈复《浮生六记》卷二)

4、覆水难收

解释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挽回。

出处《后汉书·何进传》:“国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例句古人说:“沉舟可补,覆水难收”,这话很有道理。

5、花红柳绿

解释红红的花,绿绿的柳条。形容颜色鲜艳纷繁

出处五代·前蜀·魏承班《生查子》词:“花红柳绿间晴空。”

例句史见那郊园野旷,景物芳菲,花红柳绿,仕女游人不断头的走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八十九回)

6、花团锦簇

解释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七:“自余是什么亲拟,将有限身心向无限中用,……。若无恁么事,饶你攒花簇锦,亦无用处。”

例句上下人等打扮的花团锦簇。(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7、花枝招展

解释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例句这些姑娘一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

8、涸泽而渔

解释抽干池水捉鱼。比喻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出处《文子·七仁》:“先王之法,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

例句是由涸泽而渔,焚林而狩。《宋书·袁淑传》

9、竭泽而渔

解释掏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例句另外的错误观点,就是不顾人民困难,只顾政府和军队的需要,竭泽而渔,诛求无已。

10、惊心动魄

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例句这部战争片中,有不少惊心动魄的场面。

11、鸟语花香

解释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八回:“云雾渐淡,日色微明,四面也有人烟来往,各处花香鸟语,颇可盘桓。”

例句春天一到,公园里鸟语花香,充满了生机。

12、气象万千

解释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例句这庄严秀丽、气象万千的长江真是美极了。(刘白羽《长江三日》)

13、青山绿水

解释泛称美好山河。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问:‘牛头未见四祖时如何?’师曰:‘青山绿水。’曰:‘见后如何?’师曰:‘绿水青山。’”

例句历遍了青山绿水,看不尽野草闲花。(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三回)

14、任重道远

解释任:负担;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例句人民教师肩负着培养祖国建设接班人的重担,任重道远。

15、山清水秀

解释形容风景优美。

出处宋·黄庭坚《蓦山溪·赠衡阳陈湘》:“眉黛敛秋波,尽湖南,山明水秀。”

例句我的家乡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16、万紫千红

解释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出处宋·朱熹《春日》诗:“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例句整个文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大好局面。

17、乌烟瘴气

解释乌烟:黑烟;瘴气:热带山林中的一种湿热空气,旧时认为是瘴疠的病原。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或社会黑暗。

出处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例句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

18、细水长流

解释比喻节约使用财物,使经常不缺用。也比喻一点一滴不间断地做某件事。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地理》引《教经》:“汝等常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例句告诉老王说,要多吃野菜树皮,少吃米面,细水长流呀!(梁斌《红旗谱》四十六)

19、愚公移山

解释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出处《列子·汤问》记载: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认为不能能。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

例句在现代化建设中,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

20、寸草不生

解释寸草:一点儿草。形容土地贫瘠,连一点儿草都不长。亦形容灾情严重。

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那山阳县有用毒药谋死公公犯妇窦娥,他问斩之时,曾发愿道:‘若是果有冤枉,着你楚州三年不雨,寸草不生。’可有这件事来?”

例句在浩荡的死海海水中没有鱼虾、水草,海边也寸草不生。

21、求同存异

解释求:寻求;存:保留;异:不同的。找出共同点,保留不同意见。

出处《人民日报》1965.3.23:“共同点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异。”

例句在这个问题上,我们还是求同存异吧。

22、郁郁葱葱

解释形容草木苍翠茂盛。也形容气势美好蓬勃。

出处汉·王充《论衡·吉验》:“城郭郁郁葱葱。”《后汉书·光武纪》:“望气者至南阳,曰:‘气佳哉,郁郁葱葱!”

例句远处是几个农村,丛树和屋舍密集重叠,大有郁郁葱葱的气象。(叶圣陶《游泳》)

23、国计民生

解释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国计民生,罔存念虑。”

例句这几年她已深切了解,做官的人,对国计民生,或者不甚措意,但于权贵的荣辱得失,十分敏感。(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24、精卫填海

解释精卫衔来木石,决心填平大海。旧时比喻仇恨极深,立志报复。后比喻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出处《山海经·北山经》:“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例句治理改造大自然,要有精卫填海的顽强精神。

25、一尘不染

解释原指佛教徒修行时,排除物欲,保持心地洁净。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坏风气的影响。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干净。

出处唐·释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土不著足,随岚风来,吹破土山,令散为尘,乃至一尘不著佛身。”宋·张耒《腊月小雪后圃梅开》:“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人风露身。”

例句特别是夏季,绿树红楼,一尘不染。(臧克家《老舍永在》)

26、遮天蔽日

解释遮蔽天空和太阳。形容事物体积庞大、数量众多或气势盛大。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三回:“远远望见辽兵盖地而来,黑洞洞遮天蔽日,都是皂雕旗。”

例句沿着石砌的山路,两旁满是古松古柏,遮天蔽日的。杨朔《香山红叶》

27、枝繁叶茂

解释枝叶繁密茂盛。

出处明·孙柚《琴心记》:“愿人间天上共效绸缪,贺郎君玉润水清,祝小姐枝繁叶茂。”

例句无

28、绿树成荫

解释绿树成荫yīn 也作绿树成阴yīn;形容树木枝叶茂密,遮蔽了阳光。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