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历史变迁的成语:沧海桑田、斗转星移、负荆请罪、改朝换代、今非昔比、日新月异、时过境迁、守株待兔、四面楚歌、暗度陈仓、背水一战、东窗事发、焚书坑儒
1、背水一战解释背水:背向水,表示没有退路。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说,汉将军韩信率军攻赵,穿出井陉口,命令将士背靠大河摆开阵势,与敌人交战。韩信以前临大敌,后无退路的的处境来坚定将士拼死求胜的决心,结果大破赵军。
例句我军下定了背水一战的决心,终于杀出了敌人的重重包围。
2、沧海桑田解释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例句化石是沧海桑田的见证。
3、斗转星移解释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出处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三折:“直睡的陵迁谷变,石烂松枯,斗转星移。”
例句斗转星移,草青草黄,不觉明明已长大成人。
4、焚书坑儒解释焚:烧;坑:把人活埋;儒:指书生。焚毁典籍,坑杀书生。
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例句满清入主中原,焚书坑儒多少次,杀了民族思想的人。(梁斌《红旗谱》四二)
5、负荆请罪解释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例句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六回)
6、今非昔比解释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四折:“小官今非昔比,官守所拘,功名在念岂敢饮酒?”
例句“胜败军家常事”,何得为愧。今非昔比,不可欺敌。(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十八回)
7、守株待兔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处《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例句吾料兄必定出身报国,岂是守株待兔之辈。(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四回)
8、四面楚歌解释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例句在这四面楚歌里,凭你怎样伶牙俐齿,也只得服从了。(朱自清《航船中的文明》)
9、暗度陈仓解释指正面迷惑敌人,而从侧翼进行突然袭击。亦比喻暗中进行活动。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为通向汉中的交通孔道。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项王使卒三万人从,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从杜南入蚀中。去辄烧绝栈道,以备诸侯盗兵袭之,亦示项羽无东意……八月,汉王用韩信之计,从故道还,袭雍王章邯。邯迎击汉陈仓,雍兵败,…
例句臣已算定今番诸葛亮必效韩信暗度陈仓之计。《三国演义》第九六回
10、东窗事发解释比喻阴谋已败露。
出处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佞倖盘荒》:“可烦传语夫人,东窗事发矣。”
例句我早间见那做娘的打庆奴,晚间押番归却,打发我出门,莫是“东窗事发”?(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
11、改朝换代解释旧的朝代为新的朝代所代替。
出处总是在革命中和革命后被地主和贵族利用了去,当作他们改朝换代的工具。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例句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改朝换代,小市民都不是主角。
12、日新月异解释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出处《礼记·大学》:“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例句教授之术,亦采法列强,教科之书,日新月异。(清·吴趼人《痛史·原叙》)
13、时过境迁解释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出处清 颐琐《黄绣球》:“如此歇了好几日,黄绣球与黄通理事过境迁,已不在心上。”
例句凡我国民,应尽吾雪耻这天职,并望勿为五分钟之热度,时过境迁,又复忘怀,则吾国真不救矣。(蔡东藩、许廑父《民国演义》第一0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