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遵纪守法的优美成语

遵纪守法的优美成语:不成方圆、大明法度、法不阿贵、奉公守法、光明磊落、纪纲人伦、襟怀磊落、居官守法、开诚相见、廉洁奉公、令行禁止、平易近人、拾金不昧、守法奉公、天下为公、心平气和、循规蹈矩、严于律己、一诺千金、与人为善、约法三章、尊师重道、按部就班、礼贤下士、推心置腹、遵纪守法

1、按部就班

解释部、班:门类,次序;就:归于。按照一定的步骤、顺序进行。也指按老规矩办事,缺乏创新精神。

出处晋·陆机《文赋》:“然后选义案部,考辞就班。”

例句但黄公俊的祖父,他开始读了书,象一般读书人似的,他按部就班的要将八股型的才学,“货与帝王家”。(郑振铎《黄公俊之最后》)

2、大明法度

解释明:严明;法度:规矩,制度。大力严明制度、法规。

出处宋·王安石《上时政疏》:“盖夫天下之大器也,非大明法度,不足以维持,非众建贤才,不足以保守。”

3、法不阿贵

解释法:法律;阿:偏袒。法律即使是对高贵的人,有权势的人也不徇情。形容执法公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出处《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绕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例句做到法不阿贵可能会遇到种种习惯势力的阻挠,因此,我们一定执法守法,坚决顶住歪风邪气的侵袭。

4、奉公守法

解释奉:奉行;公:公务。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办事守规矩。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

例句我们每个人都要奉公守法,决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

5、光明磊落

解释磊落:心地光明坦白。胸怀坦白,正大光明。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聂小倩》:“公子光明磊落,为天人所钦瞩。”

例句他为人光明磊落,在群众当中威信很高。

6、居官守法

解释旧指做官要遵守法律法规。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例句领导干部们都应该居官守法

7、开诚相见

解释开诚:敞开胸怀,显示诚意。形容待人诚恳,显示出真心实意。

出处《后汉书·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例句双方代表开诚相见,就两方面合作事宜达成了一致。

8、礼贤下士

解释对有才有德的人以礼相待,对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计自己的身分去结交。

出处《新唐书·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廉介,这宗臣表,礼贤下士有始终,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例句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

9、廉洁奉公

解释廉直不贪,忠诚履行公职。

出处孙力《都市风流》第12章:“你廉洁奉公,不就是个大公务员吗?”

例句国家公务员,应有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

10、拾金不昧

解释金:原指钱财,现泛指各种贵重物品;昧:隐藏。拾到东西并不隐瞒下来据为己有。指良好的仆人道德和社会风尚。

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把家人名分扯倒,又表其拾金不昧。”

例句我们每个人都应从小养成拾金不昧的好品德。

11、天下为公

解释原意是天下是公众的,天子之位,传贤而不传子,后成为一种美好社会的政治理想。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例句万古千秋业,天下为公器。(陈毅《湖海诗社开征引》诗)

12、循规蹈矩

解释循、蹈:遵循,依照。规、矩是定方圆的标准工具,借指行为的准则。原指遵守规矩,不敢违反。现也指拘守旧准则,不敢稍做变动。

出处宋·朱熹《答方宾王书》:“循涂守辙,犹言循规蹈矩云尔。”

例句这唐僧循规蹈矩,同悟空、悟能、悟净,牵马挑担,径入山门。(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八回)

13、一诺千金

解释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例句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14、约法三章

解释原指订立法律与人民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汉书·刑法志》:“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

例句我们很郑重地和工头约法三章,什么时候交稿,什么时候看校,什么时候拼版。(邹韬奋《经历·种种尴尬》)

15、严于律己

解释律:约束。严格地约束自己。

出处宋·陈亮《谢曾察院君》:“严于律己,出而见之事功;心乎爱民,动必关天治道。”

例句无

16、尊师重道

解释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例句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中国社会是尊师重道的,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香位牌。”

17、令行禁止

解释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出处《管子·立政》:“令则行,禁则止,宪之所及,俗之所破。如百体之从心,政之所期也。”

例句解放军的纪律严明,令行禁止,不许有半点差错。

18、与人为善

解释与:赞许,赞助;为:做;善:好事。指赞成人学好。现指善意帮助人。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例句想你们教士也是与人为善,断不肯叫我为难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九回)

19、襟怀磊落

解释襟怀:胸怀。磊落:光明正大。心怀坦荡,光明磊落。

出处宋·胡梦昱《竹林愚隐集·象州祭弟利用行十八文》:“弟之襟怀磊落,交游敬之。”

例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4回:“大丈夫当襟怀磊落,妾见君家何多不豫之色?”

20、平易近人

解释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出处《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例句凡昌黎(韩愈)与东野(孟郊)联句,必字字争胜,与他人联句,则平易近人。(清·赵翼《瓯北诗话》卷三)

21、推心置腹

解释把赤诚的心交给人家。比喻真心待人。

出处《后汉书·光武帝本纪》:“萧王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投死!”

例句由于他平素对朝廷不满,又感于尚炯的推心置腹,就把他平日不轻对人谈的话都谈了出来。(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六章)

22、心平气和

解释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例句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心平气和了。

23、不成方圆

解释方圆:借指规矩。形容言语行动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出处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例句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原来有点面积的院子被各家各户用半截砖、油毡搭的小厨房扭曲得不成方圆。”

24、守法奉公

解释守:遵守。遵守法令,奉行公事

出处元·无名氏《射柳捶丸》第一折:“常则要守法奉公理遮民,屏邪除佞进忠良。”

例句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33回:“平时只知守法奉公,做些应做的事情,能干的职事。”

25、纪纲人伦

解释纪纲:法制,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关系及行为准则。指封建社会中人应遵守的法度纲常和行为准则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二千石官长纪纲人伦,将何以佐朕烛幽隐,劝元元,厉蒸庶,崇乡党之训哉?”

遵纪守法的优美词语:遵纪守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