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伤感的成语有哪些:哀而不伤、黯然销魂、抱璞泣血、悲不自胜、悲从中来、悲天悯人、悲痛欲绝、踣地呼天、惨淡经营、惨无人理、惨绝人寰、惨不忍言、层见错出、愁云惨雾、愁云惨淡、愁眉苦脸、愁眉泪眼、愁肠百结、愁肠寸断、触物伤情、触目崩心、触目恸心、怆地呼天、捶胸跌脚、捶胸跌足、摧心剖肝、多心伤感、多愁善感、多情善感、多管闲事、…
1、哀而不伤: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2、哀毁骨立: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3、黯然销魂:黯然:心怀沮丧、面色难看的样子;销魂:灵魂离开肉体。心怀沮丧得好象丢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伤或愁苦。
4、悲痛欲绝: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5、惨绝人寰:人寰:人世。世界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痛的事。形容惨痛到了极点。
6、惨淡经营:惨淡:苦费心思;经营:筹划。费尽心思辛辛苦苦地经营筹划。后指在困难的的境况中艰苦地从事某种事业。
7、触目恸心:恸:极悲哀;大哭。看到眼前景物而引起内心悲伤。
8、怆地呼天:怆:悲伤,凄楚。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
9、惨无人理:犹言惨无人道。指残酷狠毒到极点,如野兽一样。
10、惨不忍言:不忍心把悲惨情形说出口。
11、愁云惨淡:惨淡:暗淡。原指阴沉沉的云层遮得天色暗淡无光。也用以形容使人感到忧愁、压抑的景象或气氛。
12、触目崩心:看到某种情况而心中极度悲伤。
13、触物伤情:触:触动,感动。看到某一景物内心感到悲伤。
14、捶胸跌脚: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15、捶胸跌足:表示极为悲伤或悲愤。
16、多愁善感: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17、多情善感:感情丰富,容易伤感。
18、多管闲事:没有必要而插手管别人的事。
19、额蹙心痛:极度忧愁伤心的样子。
20、奋发图强:图:谋求。振作精神,以求强盛。
21、风木含悲: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22、风木之悲: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23、呼天抢地: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24、狐死兔泣: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悲伤。
25、狐兔之悲:狐死则兔悲,兔死则狐亦悲。比喻因同类的死亡而感到痛心悲伤。
26、欢天喜地:形容非常高兴。
27、惶惶不安:惶:恐惧。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28、击筑悲歌:击:敲击;筑:古乐器名。敲击着筑,唱着悲壮的歌。形容慷慨悲歌。
29、接连不断: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30、疾首痛心:①伤心到时极点。②痛恨到极点。
31、乐极生悲:高兴到极点时,发生使人悲伤的事。
32、泪干肠断:形容伤心到极点。
33、老泪纵横:纵横:交错。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动。
34、乐极则悲: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35、乐极悲来: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同“乐极则悲”。
36、泪流满面:眼泪流了一脸。形容极度悲伤。
37、泪如泉滴:形容触动伤心事,眼泪象泉水一样流出。
38、泪下如雨:眼泪象雨水似的直往下流。形容悲痛或害怕之极。
39、绿惨红愁:指妇女的种种愁恨。绿、红,指黑鬓红颜。
40、绿惨红销:指妇女的种种愁恨。同“绿惨红愁”。
41、目断魂销:目断:竭尽目力所见。指竭尽目力也看不见,因而内心十分悲痛。形容因离别而十分伤心。亦作“目断魂消”。
42、年轻力壮:壮:健壮。年纪轻,体力强。
43、鸟啼花怨:形容悲伤怨恨。
44、剖肝泣血:形容非常悲伤。
45、凄入肝脾:形容非常悲伤。
46、泣下沾襟:襟:衣服胸前的部分。泪水滚滚流下,沾湿衣服前襟。哭得非常悲伤。
47、凄然泪下:凄然:寒凉。形容凄凉悲伤。
48、抢地呼天: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
49、青衫司马:喻指失意之官吏。
50、情凄意切:指心境十分悲伤。
51、热泪盈眶:盈:充满;眶:眼眶。因感情激动而使眼泪充满了眼眶,形容感动至极或非常悲伤。
52、人琴俱亡: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
53、肉跳心惊:形容担心祸事临头或遇到非常可怕的事,十分害怕不安。
54、人琴两亡:形容看到遗物,怀念死者的悲伤心情。同“人琴俱亡”。
55、若丧考妣: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56、丧明之痛: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
57、司马青衫:司马:古代官名,唐代诗人白居易曾贬官为江州司马。司马的衣衫为泪水所湿。形容极度悲伤。
58、霜露之悲: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59、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60、痛入骨髓:痛到骨头里。比喻痛恨或悲伤之极。
表示伤感的词语有哪些:多心伤感、伤时感事、敦煌变文
词语解释
1、伤时感事:指为时事而感伤。
2、多心伤感:多心:多疑心。因多疑而引起悲伤。
3、敦煌变文:1.敦煌石室中所藏的讲唱体通俗文学作品。是中国唐五代时期一种重要的民间文学形式。王重民等所编《敦煌变文集》中搜罗的敦煌变文较为宏富。参见"变文"﹑"敦煌石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