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极度忍耐的成语:按纳不下、按捺不住、按捺不下、百忍成金、包羞忍耻、屏气吞声、厚积薄发、卷土重来、狼吃幞头、能忍自安、能屈能伸、能伸能屈、捻着鼻子、气忍声吞、忍气吞声、忍尤含垢、吞声忍气、卧薪尝胆、一鸣惊人、东山再起、蓄势待发
1、按捺不住解释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捺不住,一时冒范天条。”
例句他一听这话,一股无名火直往上窜,无论如何也按捺不住。
2、百忍成金解释形容忍耐的可贵。
出处《旧唐书·孝友传·张公艺》:“郓州寿张人张公艺,九代同居……麟德中,高宗有事泰山,路过郓州,亲幸其宅,问其义由。其人请纸笔,但书百余‘忍’字。”
例句如所谓百忍成金,所谓唾面自干,岂非世俗传为佳话者耶……今乃欲举全国人而为无骨无血无气之怪物,吾不知如之何而可也!梁启超《新民说》八
3、东山再起解释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出处《晋书·谢安传》
例句要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东山再起。
4、厚积薄发解释厚积:指大量地、充分地积蓄;薄发: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积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
5、卷土重来解释比喻失败之后,重新恢复势力。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诗:“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例句他们要挣扎,他们要变天,他们要卷土重来。(曲波《林海雪原》一)
6、狼吃幞头解释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
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例句俺家里也使了他数锭银,不勾二年,银两使尽,剗地赶他出去,他则索狼吃幞头,心儿里自忍。明·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
7、能屈能伸解释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
出处《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例句这就叫大丈夫能屈能伸。(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8、能伸能屈解释能弯曲也能伸直。指人在失意时能忍耐,在得志时能大干一番。比喻好坏环境都能适应。
出处《荀子·不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
例句这就叫大丈夫能伸能屈。冯德英《苦菜花》第三章
9、气忍声吞解释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说什么话。形容窝囊。
出处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他一世儿为人,半世儿孤贫,气忍声吞,何日酬恩。”
例句无
10、忍气吞声解释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从今后忍气吞声,再不敢嚎咷痛哭。”
例句她姐姐从小就给财主家做童养媳,忍气吞声地生活了半辈子。
11、忍尤含垢解释遭受怨谤耻辱而忍耐着。
出处《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12、吞声忍气解释吞声:不敢出声;忍:忍耐。形容受了气而勉强忍耐,不敢出声。
出处元·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例句无
13、一鸣惊人解释鸣:鸟叫。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
出处《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例句一鸣惊人,实在是出乎意外。(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14、包羞忍耻解释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例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女子能留身后名,包羞忍耻漫公卿。”
15、按捺不下解释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
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关闭房门,径往夜来相遇之处。”
例句钱钟书《围城》:“虽然这么说,按捺不下的好奇心和希冀像火炉上烧滚的水,勃勃在掀动壶盖。”
16、屏气吞声解释犹言忍气吞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9卷:“贫儿屏气吞声,蹲踞墙外,又被群狗嚎吠。”
例句无
17、卧薪尝胆解释薪:柴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出处《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例句中国足球要想冲出亚洲,必须卧薪尝胆,刻苦训练。
18、捻着鼻子解释形容克制忍耐,受了气也不敢发作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3回:“朝奉带了舵公到汤少爷船上磕头,谢了说情的恩,捻着鼻子回船去了。”
形容极度忍耐的词语:按纳不下、能忍自安、蓄势待发
词语解释
1、按纳不下:按纳:抑制,忍耐。无法抑制。多指心里忍耐不住,情绪急躁或忧虑。
2、能忍自安:能够忍耐,心情自然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