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跟自己生气的成语:勃然大怒、大发雷霆、火冒三丈、狼狈不堪、恼羞成怒、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火中烧、七窍生烟、气急败坏、咬牙切齿、暴跳如雷、怒气冲冲
1、勃然大怒解释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例句周瑜听罢,勃然大怒。(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2、大发雷霆解释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例句不知说了一句甚么话,符老爷登时大发雷霆起来,把那独脚桌子一掀。(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
3、火冒三丈解释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例句你太爱发脾气,动不动火冒三丈,这样怎么能搞好同志关系,干好社会工作?
4、狼狈不堪解释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出处《三国志·蜀志·马超传》:“宽、衢闭冀城门,超不得入。进退狼狈,乃奔汉中依张鲁。”
例句掌声如翻腾的怒海汹涌的扑向台上去,弄得这些丑类面红耳赤,狼狈不堪。(刘白羽《雷电颂——怀念郭沫若同志》)
5、恼羞成怒解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例句听了大家的批评,他非但不虚心接受,反而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6、怒不可遏解释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例句面对反革命的暴行,革命志士怒不可遏。
7、怒发冲冠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例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宋·岳飞《满江红》词)
8、怒火中烧解释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
出处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例句听到那淫妇口出恶语,宋江气得怒火中烧,提刀上前,一刀结果了她的性命。
9、怒气冲冲解释盛怒的样子。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例句张学海不等汤阿英说完,就怒气冲冲地质问:‘陶阿毛有啥不同?他不也是工人吗?’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10、七窍生烟解释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极点。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说罢,悻悻然转出来。把邓氏气得七窍生烟,觉得脑中一涌,喉里作动,旋吐出鲜血来。”
例句听到他不告而别的消息,老李气得七窍生烟,双脚直跳。
11、气急败坏解释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陆续过渡,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
例句(1)看他这样气急败坏的神情,一定又发生什么事情了。(2)他见别人超过自己,就气急败坏地大骂起来。
12、暴跳如雷解释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例句他脾气很坏,一遇不顺心的事,就暴跳如雷。
13、咬牙切齿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例句只见水军头领早把张清解来。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咬牙切齿,尽要来杀张清。(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