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赞扬抗洪战士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赞扬抗洪战士的成语:不屈不挠、蹈锋饮血、奋不顾身、奋勇当先、公而忘私、急流勇进、坚韧不拔、临危不挠、前仆后继、前赴后继、全国一盘棋、舍己救人、视死如归、义无反顾、英勇善战、殒身不恤、大义凛然、集体主义、百折不挠、赴汤蹈火、舍己为人、挺身而出、先人后己、以一当十、众志成城、八方支援

1、百折不挠

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处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例句汉阳民军总司令黄兴,系湖南长沙县人,向来主张革命,屡仆屡起,百折不挠。(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三回)

2、八方支援

解释形容各方面都支持、援助。

出处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12章:“我又不会撒豆成兵,还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例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3、大义凛然

解释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出处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至于起王氏已废之魂,上配天皇;条高后擅政之年,下系中宗,大义凛然。”

例句因想起文丞相和谢先生,一般的大义凛然,使宋室虽亡,犹有余荣。(清·吴趼人《痛史》第二十二回)

4、蹈锋饮血

解释形容勇敢,不怕牺牲。

出处清·吴敏树《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公骤起乡闾,捐家室,誓徒旅,蹈锋饮血,其军最为雄健矣。”

例句无

5、奋不顾身

解释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

例句部下弟子,虽不敢谓久经训练,有勇知方,惟大义所在,却是奋不顾身。(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百十五回)

6、奋勇当先

解释鼓起勇气,赶在最前面。

出处《隋书·史祥传》:“公竭诚奋勇,一举克定。” 元·关汉卿《哭存者》第二折:“更有俺五百义兵家将,都要的奋勇当先,相持对垒。”

例句抗洪救灾,解放军战士个个奋勇当先。

7、赴汤蹈火

解释赴:走往;汤:热水;蹈:踩。沸水敢蹚,烈火敢踏。比喻不避艰险,奋勇向前。

出处《汉书·晁错传》:“故能使其众,蒙矢石,赴汤火。”晋·稽康《与山巨源绝交书》:“长而见羁,则狂顾顿缨,赴汤蹈火。”

例句有三个人,义胆包身,武艺出众,敢赴汤蹈火,同死同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五回)

8、坚韧不拔

解释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

出处方毅《读》:“需要的是刻苦学习,刻苦钻研,始终不懈,坚韧不拔。”

例句不管在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们要有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9、前赴后继

解释前面的冲上去了,后面的紧跟上来。形容不断投入战斗,奋勇冲杀向前。

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例句波涛汹涌的海浪,奔腾着,咆哮着,没有尽头。

10、前仆后继

解释仆:倒下;继:接着,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紧跟上去。形容斗争的英勇壮烈。

出处唐·孙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马愠仆,前仆后踣。”

例句前仆后继人应在,如君不愧轩辕孙!(清·秋瑾《吊吴烈士樾》)

11、舍己救人

解释舍己:牺牲自己。不惜牺牲自己去救别人。

出处老舍《老张的哲学》:“舍己救人也要凑好了机会,不然,你把肉割下来给别人吃,人们还许说你的肉中含有传染病的细菌。”

例句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舍己救人,人家是哪来的这股子勇敢劲?”

12、舍己为人

解释舍弃自己的利益去帮助别人。

出处《论语·先进》:“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朱熹注:“初无舍己为人之意,而其胸次悠然,直与天地万物上下同流,各得其所之妙。”

例句(1)共产党员要有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2)我们应当学习刘英俊同志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13、视死如归

解释把死看得象回家一样平常。形容不怕牺牲生命。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三军既成阵,使士视死如归,臣不如公子成父。”《吕氏春秋·勿躬》:“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例句我们已经是视死如归,我们大踏步地走着我们的大路。(郭沫若《如火如荼的恐怖》诗)

14、先人后己

解释首先考虑别人,然后想到自己。

出处《礼记·坊记》:“子云:‘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例句这也表现了他先人后己、艰苦朴素的崇高品质。(朱敏《深情怀念周伯伯》)

15、以一当十

解释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

出处《战国策·齐策一》:“一而当十,十而当百,百而当千。”《史记·项羽本纪》:“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例句陈忠实《白鹿原》第22章:“咱们红军不是一个顶仨,而是以一当十。”

16、不屈不挠

解释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出处《汉书·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不诎。”

例句一百多年来,我们的先人曾跟国内外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17、临危不挠

解释挠:屈,折。遇到危险时并不屈服。形容英勇坚贞。

出处《周书·李棠柳桧传论》:“李棠、柳桧并临危不挠,视死如归,其壮志贞情,可与青松白玉比质也。”

例句无

18、全国一盘棋

解释指全国各部门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全面安排,互相协作。

出处邓小平《前十年为后十年做好准备》:“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

例句陈云《当前基本建设工作中的几个重大问题》:“必须按照全国一盘棋的精神,使目前利益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

19、挺身而出

解释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出处《旧五代史·周·唐景思传》:“后数日城陷,景思挺身而出。”

例句有的挺身而出,被关在拘押所里。(叶圣陶《多收了三五斗》)

20、殒身不恤

解释殒:牺牲;恤:顾惜。牺牲生命也不顾惜。

出处鲁迅《记念刘和珍君》:“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敢,虽遭阴谋诡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证明了。”

例句至于这一回……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没有消亡的明证。(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1、急流勇进

解释在急流中要勇于前进。形容在险境中积极进取,不退缩。

出处宋 邵伯温《邵氏见闻录》:“以火箸画灰,作‘做不得’三字,徐曰:‘急流勇退人也’。”

例句何为《美的留影》:“人们站在这幅照片前,感到一种急流勇进的撼人力量,一种足以征服任何艰险的英雄气概。

22、义无反顾

解释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

出处汉·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义不反顾,计不旋踵。”

例句朱成功身受大明的厚恩,只有一死图报,义无反顾。(华而实《汉衣冠》二)

23、众志成城

解释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例句段祺瑞既得国务员同情,便以为众志成城,正可一战。(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十八回)

24、公而忘私

解释为了公事而不考虑私事,为了集体利益而不考虑个人得失。

出处《汉书·贾谊传》:“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

例句这两位同学的破釜沉舟,公而忘私的勇气,是使我私心佩服的,(郭沫若《革命春秋·创造十年续篇》)

25、英勇善战

解释十分勇敢而且善于作战

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还给他们讲了一个八路军英勇善战的故事。”

例句宗璞《东藏记》第一章:“听说滇军在台儿庄,英勇善战。”

赞扬抗洪战士的词语:集体主义

词语解释

1、集体主义:一切从集体出发,把集体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上的思想,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基本精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