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写用力的样子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描写用力的样子的成语:倒海翻江、鼎力相助、翻天覆地、鼓足干劲、竭尽全力、雷霆万钧、力争上游、力大无穷、力可拔山、力敌万夫、力敌千钧、力能扛鼎、气吞山河、气盖山河、中流砥柱、力大无比

1、倒海翻江

解释形容力量或声势非常浩大。

出处宋·陆游《夜宿阳山矶》诗:“五更颠风吹急雨,倒海翻江洗残暑。”

例句风仗雨势,雨借风威,那雨像倒海翻江似地下了起来。

2、翻天覆地

解释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出处唐·刘商《胡茄十八拍》诗:“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例句真象翻天覆地的变动就快要临头了。(沙汀《兽道》)

3、竭尽全力

解释用尽全部力量。

出处《三国志·魏志·贾逵传》裴松之注引《魏略》:“竭尽心力,奉宣科法。”

例句我们一定竭尽全力去支援这项水利建设工程。

4、雷霆万钧

解释霆:急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出处汉·贾山《至言》:“雷霆之所击,无不摧折者;万钧之所压,无不糜灭者。”

例句唯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5、力敌千钧

解释敌:抵挡;钧:古代重量单位,合当时三斤。形容力气大,能抵挡住几万斤。

出处《汉书·叙传上》:“良乐轶能于相,驭乌获抗力于千钧。”

例句余秋雨《关于嫉妒》:“他们可能才高八斗、力敌千钧,但深知一旦让嫉妒的目光在自己身上聚集,一切都会化为灰烬。”

6、力争上游

解释努力奋斗,争取先进再先进。

出处清 赵翼《闲居读书作》诗:“所以才智人,不肯自弃暴,力欲争上游,性灵乃其要。”

例句新中国的青少年,要有力争上游、不甘人后的精神。

7、力可拔山

解释力气大得可以拔起山来,形容勇力过人。

出处楚·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8、力能扛鼎

解释扛:用双手举起沉重的东西。鼎:三足两耳的青铜器。形容气力特别大。亦比喻笔力雄健。

出处《史记·项羽本纪》:“籍(项羽)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例句昔人评米元晖画云:虎儿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清·顾复《平生壮观·米芾》)

9、气吞山河

解释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出处元 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江,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例句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息,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10、中流砥柱

解释就象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谏下》:“吾尝从君济于河,鼋衔左骖,以入砥柱之中流。”

例句毛泽东《论联合政府》:“没有中国共产党人做中国人民的中流砥柱,中国的独立和解放是不可能的。

11、鼎力相助

解释鼎力:大力 。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一般用于请人帮助时的客气话。“鼎力”指能够扛(gāng)鼎的巨大力气、能力,是赞美他人之辞。属于敬辞,不能用于自己。

出处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5章:“对于石云彪一类人物,理应鼎力相助。”

例句刘玉民《骚动之秋》二五自然没有不鼎力相助的理由。

12、力大无比

解释形容力量巨大

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7回:“这兄弟两个各使一根铁棍,力大无比。”

例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卷第19章:“憨牛力大无比,还专爱干重活,担水,和泥,从早到晚像牲畜一样,除过干活,连句话也不说。”

13、力敌万夫

解释敌:对抗;夫:成年男子。形容勇力超人

出处唐·杨炯《唐上骑都尉高君神道碑》:“或体穷三变,潘陆不足以升堂;或力敌万夫,关张不足以扶毂。”

例句茅盾《子夜》:“照你刚才说那种力敌万夫气概,应该可以保护尊大人出险。”

14、气盖山河

解释气:气势。气势宏大,可以压倒山河

出处《中国现在记》第六回:“怎当得一个是气冲牛斗,一个是气盖山河。”

15、鼓足干劲

解释鼓:鼓动,振作。把劲头鼓足,准备做事

出处朱德《上黔灵山》:“青年子弟多豪俊,鼓足干劲建家乡。”

例句季羡林《世纪回眸》:“仍然鼓足干劲,认真做着自己的工作。”

描写用力的样子的词语:力大无穷

词语解释

1、力大无穷:形容力量很大。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