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教师表扬学生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教师表扬学生的成语:博学多才、才高八斗、出口成章、过目不忘、见多识广、聚精会神、乐于助人、品学兼优、全神贯注、孺子可教、五行并下、一心一意、尊师重道、学富五车、一丝不苟、一目十行、尊老爱幼

1、博学多才

解释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例句贯忠博学多才,也好武艺,有肝胆。(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九十一回)

2、才高八斗

解释比喻人极有才华。

出处《南史·谢灵运传》:“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

例句左宗棠这人虽然才高八斗,器量却不开阔。(唐浩明《曾国潘》)

3、过目不忘

解释看过就不忘记。形容记忆力非常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耳闻则育,过目不忘。”

例句公过目不忘,真天下奇才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

4、聚精会神

解释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例句看校样时的聚精会神,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因为我的目的要使它没有一个错字。(邹韬奋《经历·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5、品学兼优

解释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一定是一位品学兼优,阅历通达的老长辈。”

例句他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6、五行并下

解释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读书速度快。

出处《后汉书·应奉传》:“奉少聪明,自为童儿及长,凡所经履,莫不暗记。读书五行并下。”

7、学富五车

解释五车:指五车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出处《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例句大贤世居大邦,见多识广,而且荣列胶庠,自然才贯二酉,学富五车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六回)

8、一目十行

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例句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9、一丝不苟

解释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

例句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10、一心一意

解释只有一个心眼儿,没有别的考虑。

出处《三国志·魏志·杜恕传》:“免为庶人,徙章武郡,是岁嘉平元年。”裴松之注引《杜氏新书》:“故推一心,任一意,直而行之耳。”

例句所以彭官保便一心一意的料理防守事宜,庄制军便一心一意料理军需器械。(清·张春帆《宦海》第四回)

11、尊师重道

解释道:指教师指引的应该遵循的道理,也指教师传授的知识。尊敬师长,重视老师的教导。

出处《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

例句郭沫若《洪波曲》第11章:“中国社会是尊师重道的,每家的祖先堂上都供有'天地君亲师'的香位牌。”

12、出口成章

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例句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13、全神贯注

解释贯注:集中。全部精神集中在一点上。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出处钱钟书《围城》:“人事太忙,不许我们全神贯注,无间断地专怀念一个人。”

例句他指着球里嵌着的花纹,相着伊又相着花纹,全神贯注的,十分喜悦的告诉伊。(叶圣陶《伊和他》)

14、见多识广

解释见过的多,知道的广。形容阅历深,经验多。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还是大家宝眷,见多识广,比男子汉眼力到胜十倍。”

例句她是每天上街去买菜的,自然见多识广,知道这东西的时价。(茅盾《过年》)

15、孺子可教

解释指年轻人可培养。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例句钱钟书《围城》:“你这话给我父亲听见,该说‘孺子可教’了。”

16、乐于助人

解释很乐意帮助别人

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一章:“她见他为人忠厚,乐于助人,也信任他,处处请教。”

例句王朔《痴人》:“我觉得挺正常,小阮为人热情,乐于助人。”

教师表扬学生的词语:尊老爱幼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