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在乎越难过的成语:表里不一、口是心非、两面三刀、牵肠挂肚、心口不一、言为心声、言不由衷、言行一致、阳奉阴违、真心实意、装腔作势、表里如一
1、表里不一解释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出处《逸周书·谥法解》:“行见中外曰悫。”
例句我们不能做表里不一的人。
2、两面三刀解释比喻耍两面派手法,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岂知他有两面三刀,向夫主厮搬调。”
例句你这“两面三刀”的东西,我不稀罕。(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3、心口不一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例句我竟失态到这地步,但我仍然心口不一的。俞天白《危栏》
4、言为心声解释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故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
例句言为心声,从一个人平时的言谈之中,就可以了解他的思想状况。
5、言不由衷解释由:从;衷:内心。话不是打心眼里说出来的,即说的不是真心话。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信不由中,质无益也。”杨伯峻注:“人言为信,中同衷。”
例句旋复下一通令,洋洋洒洒,约一二千言,小子因他言不由衷,不愿详录。(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二十八回)
6、言行一致解释说的和做的完全一个样。
出处宋 赵善璙《自警篇 诚实》:“自此言行一致,表里相应,遇事坦然,常有余裕。”
例句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事实具在,我虽死不移。(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7、阳奉阴违解释阳:表面上;奉:遵守,听从;阴: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七回:“亦曾当面劝过他,无如卜知府阳奉阴违,也就奈何他不得。”
例句我们说话、做事都应老老实实,不要阳奉阴违。
8、真心实意解释心意真实诚恳,没有虚假。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常言道海深须见底,各办着个真心实意。”
例句真心实意,才能找到知己。
9、装腔作势解释拿腔拿调,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出处明 西湖居士《郁轮袍 误荐》:“穷秀才装腔作势,贤王子隆礼邀宾。”
例句这种装腔作势,没有真情实感的作品,根本不值得一读。
10、表里如一解释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出处《朱子全书·论语》:“行之以忠者,是事事要着实,故某集注云:‘以忠,则表里如一。’”
例句我言行一致,表里如一。(郭沫若《屈原》第四幕)
11、口是心非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例句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12、牵肠挂肚解释牵:拉。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
出处元·无名氏《冤家债主》第三折:“可怎生将俺孩儿一时勾去,害的俺张善友牵肠割肚。”
例句人家牵肠挂肚的等着,你且高乐去!(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