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清明节扫墓的成语:哀而不伤、悲天悯人、悲痛欲绝、含笑九泉、节哀顺变、哀鸿遍野、生死离别
1、哀而不伤解释哀:悲哀;伤:伤害。忧愁而不悲伤。比喻做事没有过头也无不及。
出处《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例句她喜欢打扮,愿意有朋友,可是这都不过是一些小小的、哀而不伤的、青春的游戏。(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2、哀鸿遍野解释哀鸿:哀鸣的鸿雁。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出处《诗经·小雅·鸿雁》:“鸿雁于飞,哀鸣嗷嗷。”
例句旧社会,每逢水灾战乱,人民就被迫四处逃亡,哀鸿遍野,一片凄凉。
3、悲痛欲绝解释绝:穷尽。悲哀伤心到了极点。
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七章:“她那人间的爱人悲痛欲绝,日日在她变成的土山下面,跪着呜咽哭啼,直到死在这山脚下。”
例句她听到儿子遭到车祸的消息,悲痛欲绝。
4、含笑九泉解释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
例句我儿前去,得能替我出半臂之劳,我亦含笑九泉。(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回)
5、悲天悯人解释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出处唐·韩愈《争臣论》:“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
例句君生平绝口弗谈政治,独其悲天悯人之怀,流露于不自觉,有如此者。(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6、节哀顺变解释抑制哀伤,顺应变故。用来慰唁死者家属的话。
出处《礼记·檀弓下》:“丧礼,哀戚之至也;节哀,顺变也。君子念始之者也。”
例句吾兄节哀顺变,保全金玉之躯。(清·无名氏《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
描写清明节扫墓的词语:生死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