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我心中急躁的成语:百爪挠心、操之过急、车殆马烦、粗心浮气、撮盐入火、火烧火燎、疾言厉色、疾言遽色、焦头烂额、气急败坏、热锅上的蚂蚁、心急火燎、心浮气躁、心烦意乱、心神不定、坐卧不安、坐立不安、心急如焚
1、操之过急解释操:做,从事。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
出处《汉书·五行志中之下》:“遂要崤 ,以败秦师,匹马觭轮无反者,操之急也。”
例句杨嗣昌和高起潜都没生气,劝他不要操之过急,对作战方略要慢慢详议。(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2、车殆马烦解释殆:通“怠”,疲乏;烦:烦躁。形容旅途劳顿。
出处三国·魏·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车殆马烦。”
例句至黄昏乃归,车殆马烦,不胜困惫。(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
3、撮盐入火解释撮:以指取物。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三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儿撮盐入火。”
例句为是他性急,撮盐入火,为国家面上只要争气,当先厮杀,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锋”。(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十三回)
4、火烧火燎解释比喻心里非常着急或身上热得难受。
出处魏巍《山雨》:“小嘎子火烧火燎地再也忍耐不住,就钻出磨房来。”
例句她遭到了不幸,比个寡妇还不如。往后怎么办?想到这里,她心里火烧火燎,呆呆坐着,急得一身汗。(老舍《鼓书艺人》十九)
5、疾言遽色解释言语神色粗暴急躁。形容对人发怒时说话的神情。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例句襄公把个盟主捏在掌中,临时变卦,如何不恼。包着一肚子气,不免疾言遽色。(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三回)
6、疾言厉色解释疾:急速。说话急躁,脸色严厉。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
出处《后汉书·刘宽传》:“虽在仓卒,未尝疾言遽色。”
例句他对人总是温和耐心,从不疾言厉色。
7、气急败坏解释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陆续过渡,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
例句(1)看他这样气急败坏的神情,一定又发生什么事情了。(2)他见别人超过自己,就气急败坏地大骂起来。
8、热锅上的蚂蚁解释形容心里烦躁、焦急,坐立不安的样子。
9、心烦意乱解释意:心思。心思烦乱,不知怎样才好。
出处《楚辞·卜居》:“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例句袁绍回冀州,心烦意乱,不理政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
10、心浮气躁解释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
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自己没有应付不了的人,也很少心浮气躁过,此刻是怎么回事?”
例句宗璞《南渡记》第三章:“绛初看见玮玮满头的汗,心浮气躁的样子,有些责怪。”
11、心急火燎解释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那管院的太监,心燎意急,一筹莫展。”
例句这个厂的效益上不去,厂长心急火燎,头发都白了许多。
12、心急如焚解释心里急得象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要看个十分饱。”金圣叹批:“心急如火,更不能待。”
例句李自成心急如焚,只觉得树木伐得太慢。(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六章)
13、心神不定解释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
例句叶圣陶《线下·春光不是她的了》:“解开这个篮子取出一些来,又打开那个箱子取出一些来,显然有点心神不定。”
14、坐立不安解释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例句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15、坐卧不安解释坐着躺着都不安宁。形容因忧愁恐惧而不安的样子。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例句一连数日,神思恍惚,坐卧不安。(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六)
16、粗心浮气解释浮:浮躁。形容人不细心,不沉着。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卷四:“学诗者不可忽略古人,亦不可附会古人。忽略古人,粗心浮气,仅猎古人皮毛。”
例句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新光》中作者皆少年,往往粗心浮气,傲然陵人,势所难免。”
17、焦头烂额解释烧焦了头,灼伤了额。比喻非常狼狈窘迫。有时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带有夸张的意思。
出处《汉书·霍光传》:“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例句殡焰飞腾,众水手被火烧得焦头烂额。(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六回)
18、百爪挠心解释像有一百只脚爪在抓心一样。形容人心情错综复杂,心神不定
出处姜树茂《渔岛怒潮》第14章:“那心里的滋味更不必提了,里面好似生了二十五个小老鼠——百爪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