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自己要自尊的成语:包羞忍耻、卑躬屈膝、冰壶玉尺、冰清玉润、冰清玉洁、不卑不亢、宠辱不惊、低三下四、低首下心、低眉顺眼、阿谀奉承、高风峻节、君辱臣死、刚正不阿、高风亮节
1、不卑不亢解释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出处明·朱之瑜《答小宅生顺书十九首》:“圣贤自有中正之道,不亢不卑,不骄不诌,何得如此也!”
例句我们为人处世,应不卑不亢。
2、低三下四解释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出处清 孔尚任《桃花扇 听稗》:“你嫌这里乱鬼当家别处寻主,只怕到那里低三下四还干旧营生。”
例句我常州姓沈的,不是甚么低三下四的人家。(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
3、低首下心解释首:头;下心:屈服于人。形容屈服顺从。
出处唐·韩愈《鳄鱼文》:“刺史虽驽弱,亦安肯为鳄鱼低首下心,伈伈睍睍,为民吏羞,以偷活于此邪?”
例句就照在青云山口似悬河的那派谈锋,也不愁姑娘不低首下心的诚服首肯。(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五回)
4、阿谀奉承解释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
出处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却小器易盈,况且是个小人,在人前不过一味阿谀奉承。”
例句自古以来,凡小人隐君子都会用阿谀奉承的话去讨好、迎合别人。
5、高风亮节解释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例句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
6、刚正不阿解释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谒者,便以为不贤。”
例句济南同知吴公,刚正不阿。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一员官》
7、高风峻节解释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例句无
8、君辱臣死解释封建礼教认为,帝王遭受耻辱,臣僚应当死节。
出处《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
例句“君辱臣死”,吾被李傕所杀,乃分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三回)
9、包羞忍耻解释包:包容,藏;忍:容忍,忍耐。容忍羞愧与耻辱。
出处唐·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例句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诗》:“女子能留身后名,包羞忍耻漫公卿。”
10、卑躬屈膝解释卑躬:低头弯腰;屈膝:下跪。形容没有骨气,低声下气地讨好奉承。
出处宋·魏了翁《江陵州丛兰精舍记》:“公卿大臣皆卑躬屈膝唯后,虽谢安石之贤也,而犹不能免。”
例句不管有多大困难也不能向朝廷卑躬屈膝,用变节投降的办法,苟安一时。(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四章)
11、冰清玉润解释象冰一样晶莹,如玉一般润泽。原指晋乐广卫玠翁婿俩操行洁白。后常比喻人的品格高洁。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刘孝标注引《卫玠别传》:“裴叔道曰:“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
例句他是冰清玉润,怎便肯随波逐尘。(明·高濂《玉簪记》第三十出)
12、冰清玉洁解释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出处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例句他冰清玉洁,从不随波逐流。
13、宠辱不惊解释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呼。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出处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例句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14、低眉顺眼解释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
出处晋 王隐《晋书》:“人或说之使仕,仲御勃然作色,谓之曰:‘我安然随俗低眉下意乎?’”
例句就是钩头耸背,低眉顺眼,一副死板板的脸相的所谓“好孩子”。(鲁迅《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儿童》)
15、冰壶玉尺解释冰壶:即冰心玉壶;玉尺:玉制的尺。比喻人品高尚纯洁
出处《元史·黄溍传》:“君子称其清风高节,如冰壶玉尺,纤尘弗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