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诸葛亮语言的成语:才华横溢、才华超众、才华盖世、才识过人、材能兼备、材高知深、草船借箭、察察而明、察察为明、赤胆忠心、聪明才智、出口成章、出类拔萃、初出茅庐、触类旁通、多谋善虑、耳听八方、耳聪目明、风流才子、盖世之才、高明远识、鞠躬尽瘁、料事如神、七擒七纵、死而后已、足智多谋、多谋善断、高风亮节、运筹帷幄
1、才华超众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才能远远超出一般人。
2、材高知深解释材:通“才”。知:通“智”。才能出众,智慧高超。
出处汉·王充《论衡·程材》:“今世之将,材高知深,通达众凡,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3、才识过人解释才能和见识超过一般人。
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四折:“果然不干我事,是兄弟才识过人。”
例句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43回:“况他才识过人,又肯礼贤下士,将来事业,岂与众丑同观?”
4、材能兼备解释材:通“才”。才智和能力都具备。
出处元·无名氏《百花亭》第三折:“王焕也空学的文武双全,培养得材能兼备。”
例句企业都需要材能兼备的人才
5、触类旁通解释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
出处《周易·系辞上》:“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
例句我真高兴,得着两个新鲜的意思,让我对于生活的方法,能触类旁通的思索一回。(朱自清《“海阔天空”与“古今中外”》)
6、才华盖世解释盖:覆盖,超过。才能很高,远远超过当代的人。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三回:“他做宗人府主事时候,管宗人府的便是明善主人,是个才华盖世的名王。”
例句他是一个才华盖世的科学家。
7、才华横溢解释才华: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学艺术方面而言,很有才华。
出处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道光26年4月16日》:“温弟时文已才华横溢,长安诸友多称赏之。”
例句他从小就流露出才华横溢的天资来。
8、草船借箭解释运用智谋,凭借他人的人力或财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出处用奇谋孔明借箭,献密计黄盖受刑。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6回回目
例句无
9、耳聪目明解释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出处《周易·鼎》:“耳目聪明。”
例句此时服了朱草,只觉耳聪目明,谁知回想幼年所读经书,不但丝毫不忘,就是平时所作诗文,也都如在目前。(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回)
10、耳听八方解释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很机警。
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例句作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11、高风亮节解释高风:高尚的品格;亮节:坚贞的节操。形容道德和行为都很高尚。
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例句蓝先生不佩服世界史中的任何圣哲与伟人,因而也就不去摹仿他们的高风亮节。(老舍《四世同堂》二十三)
12、高明远识解释高明:(见解或技能)高超。远识:远大的眼光。指见识高远。亦作“高明远见”。
出处宋·钱世昭《钱氏私志·蔡鲁公》:“公高明远识,洞鉴古今,知国家之事,必至于斯乎?”
例句无
13、鞠躬尽瘁解释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出处明·宋濂《先府君蓉峰处士阡表》:“祖妣夫人与显考鞠躬尽瘁,誓勿蹶其门。”
例句臣只有一片愚忠,鞠躬尽瘁。欧阳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三幕
14、料事如神解释形容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四回:“祭足料事,可谓如神矣。”
例句我又不能料事如神,除了硬挺之外,总不免要吃点小亏。(清·吴趼人《近十年之怪现状》第四回)
15、七擒七纵解释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
出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
例句那敬德鞭无虚举,举无不中。你便要一冲一撞,登时间早将你七擒七纵。(元·无名氏《小尉迟》第一折)
16、死而后已解释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出处《论语·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例句臣披肝沥胆,尚不能补报皇上之恩。今奉诏命,敢不竭力尽忠,死而后已。(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17、足智多谋解释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
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一折:“此人足智多谋,可与共事。”
例句足智多谋之士,能征惯战之将,何止一二千人。(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18、察察为明解释察察:分析明辨;明:精明。形容专在细枝末节上显示精明。
出处《晋书·皇甫谧传》:“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
例句恰好遇了一位两江总督,最是以察察为明的,听见人说这管带不懂驾驶,便要亲自去考察。(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八回)
19、赤胆忠心解释赤:比喻真纯。形容十分忠诚。
出处明·汤显祖《还魂记·淮警》:“贼子豪雄是李全,忠心赤胆向胡天,靴尖踢倒长天堑,却笑江南土不坚。”
例句又有公子一个嬷嬷爹,这人姓华名忠,年纪五十岁光景,一生耿直,赤胆忠心。(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
20、初出茅庐解释茅庐:草房。原比喻新露头脚。现比喻刚离开家庭或学校出来工作。缺乏经验。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九回:“直须惊破曹公胆,初出茅庐第一功。”
例句那傻小子是“初出茅庐”,我们准可以扫光他!(鲁迅《彷惶·高老夫子》)
21、出类拔萃解释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
例句而在那海一样的人民当中,到处都有出类拔萃的劳动英雄,这些英雄本身就是人民当中开出的鲜艳花朵。(杨朔《迎春词》)
22、出口成章解释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
出处《诗经·小雅·都人士》:“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成章。”
例句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
23、聪明才智解释指人的智慧和才能。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如有聪明才智,识达古今,正当辅佐君子,助其不足”
例句一个人的聪明才智不完全是天生的,主要是后天逐渐培养出来的。
24、运筹帷幄解释筹:计谋、谋划;帷幄:古代军中帐幕。指拟定作战策略。引申为筹划、指挥。
出处《史记·高祖本纪》:“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例句妙算神机说子牙,运筹帷幄更无差。(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
25、察察而明解释谓在细枝末节上用心,而自以为明察。
出处《晋书·皇甫谧传》:“若乃圣帝之创化也,参德乎二皇,齐风乎虞夏,欲温温而和畅,不欲察察而明切也。”
例句勿浑浑而浊,勿皎皎而清,勿没没而闇,勿察察而明。《旧唐书·文苑传上·张蕴古》
26、多谋善断解释很有智谋,又善于判断。
出处晋·陆机《辨亡论》:“而加之笃敬,申之以节俭,畴谘峻茂,好谋善断。”
例句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多谋善断的政治家、军事家。
27、多谋善虑解释谋:谋划,策划;虑:思考。富于智谋,又善于思考。
出处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例句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清·李渔《凰求凤·画策》)
28、风流才子解释旧指洒脱不拘,富有才学的人。
出处唐·元稹《莺莺传》:“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例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元是个风流才子。”
29、盖世之才解释盖世:压倒当世,超出世上所有的;才:才能。形容超出当代、无与伦比的才能。
出处宋·苏轼《留侯论》:“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于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于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
例句明·方孝孺《深虑论》:“其人皆有出人之志,盖世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