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无比高兴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形容无比高兴的成语:乘兴而来、欢声雷动、欢欣鼓舞、欢天喜地、回嗔作喜、皆大欢喜、惊喜若狂、举国若狂、乐不可支、眉开眼笑、拍手称快、欣喜若狂、大喜过望、大快人心

1、乘兴而来

解释乘:趁,因;兴:兴致,兴趣。趁着兴致来到,结果很扫兴的回去。

出处《晋书·王徽之传》:“人问其故,徽之曰:‘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反,何心见安道邪?’”

例句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一回

2、大快人心

解释指坏人坏事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

出处清·全祖望《移诘宁守魏某帖子》:“若果有激浊扬清之当道,则乘是狱之起,并其监生而黜之,是为大快人心者矣。”

例句“老江,你看多么大快人心呀!”说到这里,她喘了一口气,发觉自己太兴奋了。(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九章)

3、大喜过望

解释过:超过;望:希望。结果比原来希望的还好,因而感到特别高兴。

出处《汉书·黥布传》:“出就舍,张御食饮从官如汉王居,布又大喜过望。”

例句灿若灯下一看,正是前日相逢之人,不觉大喜过望,方才放下了心。(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六)

4、欢欣鼓舞

解释欢欣:欣喜;鼓舞:振奋。形容高兴而振奋。

出处宋·苏轼《上知府王龙图书》:“自公始至,释其重荷……是故莫不欢欣鼓舞之至。”

例句但在革命成功了的当时,我们一般的人是怎样地欢欣鼓舞哟!(郭沫若《少年时代·反正前后》)

5、欢声雷动

解释欢笑的声音象雷一样响着。形容热烈欢乎的动人场面。

出处唐·令狐楚《贺敕表》:“欢声雷动,喜气云腾。”

例句这里众位也有坐轿的,也有走的,见两边百姓,扶老携幼,挨挤着来看,欢声雷动。(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七回)

6、欢天喜地

解释形容非常高兴。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我现将著夫人诰欶,县君名称,怎生待欢天喜地,两只手儿亲付与他。”

例句刚才二奶奶从老太太屋里出来,不似往日欢天喜地的,叫了平儿,唧唧咕咕的不知说了些什么。(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7、回嗔作喜

解释嗔:生气。由生气转为喜欢。

出处元·李致远《还牢末》第一折:“这两个孩儿,要在他手里过日子,只得回嗔作喜。”

例句邓九公听太鸾之言,回嗔作喜。(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六回)

8、皆大欢喜

解释人人都高兴满意。

出处《金刚经》:“皆大欢喜,信守奉行。”

例句正在皆大欢喜间,忽然太后密诏了清帝的本生父贤王来宫。(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六回)

9、拍手称快

解释快:痛快。拍掌叫好。多指正义得到伸张或事情的结局使人感到满意。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十五:“又见恶姑奸夫俱死,又无不拍手称快。”

例句这个在乡里为非做歹的二混子,从前仗着他爹当乡长没人敢惹他,如今他爹丢了乌纱帽,他也被抓起来,真是令人拍手称快。

10、欣喜若狂

解释欣喜:快乐;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例句全班同学欣喜若狂,向取得第一名的同学庆祝。

11、眉开眼笑

解释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彼见昨日惊魂魂魄,今日眉花眼笑。”

例句等他吃足了烟,他坐起来,眉开眼笑。(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三回)

12、惊喜若狂

解释形容又惊又喜,难以自持。

出处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护军女》:“少年得其应答,惊喜若狂。”

例句他意外地见到了失散多年的哥哥,禁不住一阵惊喜若狂!

13、举国若狂

解释全国的人都激动得像发狂一样。

出处《礼记·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例句为甚一纸招贴,便举国若狂如此?(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14、乐不可支

解释支:撑住。快乐到不能撑持的地步。形容欣喜到极点。

出处《后汉书·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例句兰言夫子听了宝云夫子之话,正中心怀,乐不可支,如何肯去拦阻。(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