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写女孩穿着打扮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描写女孩穿着打扮的成语:花枝招展、花里胡哨、锦衣玉食、绫罗绸缎、落落大方、霓裳羽衣、奇装异服、梳妆打扮、土里土气、涂脂抹粉、五光十色、五花八门、西装革履、绚丽多彩、衣冠楚楚、迎风招展、珠光宝气

1、花里胡哨

解释形容颜色过分鲜艳繁杂。也比喻浮华而不实在。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9回:“一同进到房里,见满桌堆着都是选的刻本文章,红笔对的样,花里胡哨的。”

例句一同进到房里,见满桌堆着都是选的刻本文章,红笔对的样,花里胡哨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九回)

2、花枝招展

解释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二回:“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的花枝招展的来了。”

例句这些姑娘一个个都打扮得花枝招展。

3、锦衣玉食

解释精美的衣食。形容豪华奢侈的生活。

出处《魏书·常景传》:“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例句况锦衣玉食者未必能安于荆钗布裙也,与其后悔,莫若无成。(清·沈复《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4、奇装异服

解释比一般人衣着式样特异的服装(多含贬义)。

出处战国楚·屈原《涉江》:“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例句文革时期,人们思想禁锢,服饰单调,凡是漂亮鲜艳的服装都被看作是“奇装异服”而被打入冷宫。

5、梳妆打扮

解释对容颜衣着进行修饰。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二折:“张龙,将那李四的浑家,梳妆打扮的赏与张珪便了。”

例句无

6、涂脂抹粉

解释脂:胭脂。搽胭脂抹粉。指妇女打扮。也比喻为遮掩丑恶的本质而粉饰打扮。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赵县君乔送黄柑》:“其涂脂抹粉,惯卖风情,挑逗那富家郎君。”

例句我照作品的年月看下去,这些不肯涂脂抹粉的青年们的魂灵便依次屹立在我眼前。(鲁迅《野草·一觉》)

7、五光十色

解释形容色彩鲜艳,花样繁多。

出处南朝梁·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例句故宫珍宝馆的玻璃柜里,摆着五光十色的稀世奇珍。

8、五花八门

解释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出处《虞初新志·孙嘉淦》:“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例句湖北的省政府在当时真正是一种鱼龙漫衍的“模范政府”,那个委员会五花八门地是什么人品都有。(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9、西装革履

解释身穿西装,脚穿皮鞋。形容衣着入时。

出处孙犁《澹定集摘抄》:“这位‘管乐’西服革履,趾高气扬。后来忽然低头丧气起来。”

例句西装革履、华裙艳服,只有在演出的时候演员的身上才出现。吴伯箫《记一辆纺车》

10、绚丽多彩

解释形容色彩华丽。

出处《飞向太平洋》:“荧光染色剂把蔚蓝色的海水染成翠绿色,像一条数百米长的锦带漂浮在洋面上,绚丽多彩,好看极了。”

例句春节的文化庙会,各色传统手工艺品摆满店铺的柜台,绚丽多彩,令人眼花缭乱。

11、衣冠楚楚

解释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

出处《诗经·曹风·蜉蝣》:“蜉蝣之羽,衣裳楚楚。”

例句他整天衣冠楚楚,但对工作却漠然置之。

12、迎风招展

解释形容旗子等迎风飘扬。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只见五颜六色的旗子,迎风招展,挖云镶边的号褂,映日争辉。”

例句山岗上的红旗迎风招展,方圆一公里都可看见。

13、珠光宝气

解释珠、宝:指首饰;光、气:形容闪耀着光彩。旧时形容妇女服饰华贵富丽,闪耀着珍宝的光色。

出处清 漱六山房《九尾龟》:“簪饰虽是不多几件,而珠光宝气,晔晔照人。”

例句这光芒要是只在字和词,那就象古墓里的贵妇人似的,满身都是珠光宝气了。(鲁迅《准风月谈·难得糊涂》)

14、绫罗绸缎

解释泛指各种精美的丝织品。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二回:“京城地方的局面越大,人的眼皮子越薄,金子是黄的,银子是白的,绫罗绸缎是红的绿的,这些人的眼珠子可是黑的,一时看在眼里,议论纷纷。”

例句无

15、落落大方

解释落落:坦率,开朗的样子。形容言谈举止自然大方。

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69回:“杜雍却不推辞,将通身换了,更觉落落大方。”

例句对于我们也是非常宽大的。还有他的夫人也落落大方。(郭沫若《蔡文姬》第四幕)

16、土里土气

解释指没有见过世面,具有或表现出各种乡下人特性的样子

出处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18回:“穿着肥肥大大的花褂子,下面是宽腿儿蓝裤子,土里土气的。”

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只有坐在门口烧饼摊子后面那张桌子上,土里土气,贼头贼脑的两个茶客,不但不跟人招呼,而且……。”

17、霓裳羽衣

解释以云霓为裳,以羽毛作衣。形容女子的装束美丽。

出处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例句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9回:“他霓裳羽衣,怎样也接了唐明皇?”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