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关于动物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和成语

关于动物的成语和成语:百鸟朝凤、城狐社鼠、憨态可掬、鹤立鸡群、狐假虎威、黄雀在后、尖嘴猴腮、狡兔三窟、金蝉脱壳、九牛一毛、狼吞虎咽、狼狈为奸、拍案惊奇、鼠目寸光、螳螂捕蝉、渔人得利、鱼跃龙门、鹬蚌相争、贼眉鼠眼、抱头鼠窜、鸡犬不宁、鸡飞狗跳、鸡鸣狗盗、指鹿为马

1、百鸟朝凤

解释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出处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例句那些玉斝中的长春露酒也都由站在身边侍候的宫女接过去倾入一只绘着百鸟朝凤的大瓷缸中。(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2、城狐社鼠

解释社:土地庙。城墙上的狐狸,社庙里的老鼠。比喻依仗权势作恶,一时难以驱除的小人。

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夫社,束木而涂之,鼠因而托焉,薰之则恐烧其木,灌之则恐败其涂。此鼠所以不可得杀者,以社故也。”《晋书·谢鲲传》:“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例句以事论,则现在的教育界中实无豺虎,但有些城狐社鼠之流,那是当然不能免的。(鲁迅《华盖集·“公理”的把戏》)

3、鹤立鸡群

解释象鹤站在鸡群中一样。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出处晋·戴逵《竹林七贤论》:“嵇绍入洛,或谓王戎曰:‘昨于稠人中始见嵇绍,昂昂然若野鹤之在鸡群。’”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延祖卓卓如野鹤之在鸡群。”

例句正在谈论,谁知女儿国王忽见林之洋杂在众人中,如鹤立鸡群一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九回)

4、狐假虎威

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处《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例句果然府中来借,怎好不借?只怕被别人狐假虎威的诓的去,这个却保不得他。(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5、鸡鸣狗盗

解释鸣:叫;盗:偷东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领。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处《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例句报仇的这桩事,是桩光明磊落,见得天地鬼神的事,何须这等鸡鸣狗盗,遮遮掩掩。(《儿女英雄传》第二七回)

6、鸡犬不宁

解释形容骚扰得厉害,连鸡狗都不得安宁。

出处唐·柳宗元《捕蛇者说》:“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

例句你弟兄窝藏强盗,闹了两座军州,自去落草。官府着落地方搜缉,搅得鸡犬不宁!(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十六回)

7、尖嘴猴腮

解释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

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

例句象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8、金蝉脱壳

解释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二折:”便使尽些伎俩,千愁断我肚肠,觅不的个金蝉脱壳这一个谎。”

例句如今便赶着躲了,料也躲不及,少不得要使个“金蝉脱壳”的法子。(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9、鸡飞狗跳

解释把鸡吓得飞起来,把狗吓得到处乱跳。形容惊慌得乱成一团。

出处茅盾《锻炼》:“然而陈克明却在这里想象,一方面疑神疑鬼,又一方面畏惧怨恨所造成的鸡飞狗跳、人人自危的情形。”

例句无

10、狼狈为奸

解释比喻互相勾结干坏事。

出处故世言事乖者称狼狈。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十六

例句帝国主义与封建势力永远是互相勾结,狼狈为奸的。(闻一多《谨防汉奸合法化》)

11、狼吞虎咽

解释形容吃东西又猛又急的样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刘东山夸技顺城门》:“十人自来吃酒……须臾之间,狼飧虎咽,算来吃够有六七十斤肉。”

例句走了这半日,肚中饥饿,狼吞虎咽吃了一回。(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五回)

12、拍案惊奇

解释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

出处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例句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杜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人民日报》(海外版)1982.1.2

13、鱼跃龙门

解释比喻举业成功或地位高升。

出处语出《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禹凿山开门,阔一里馀,黄河自中流下,而岸不通车马。每逢春之际,有黄鲤鱼逆流而上,得过者便化为龙。”唐·元弼有《鱼跃龙门赋》。

例句俗说鱼跃龙门,过而为龙,唯鲤或然。宋·陆佃《埤雅·释鱼》

14、贼眉鼠眼

解释形容神情鬼鬼祟祟。

出处老舍《赵子曰》:“‘你没看见李景纯吗?’武端贼眉鼠眼的问:‘他来,她就不能来!’”

例句郭澄清《大刀记》第12章:“看这个贼眉鼠眼的家伙的态势,就像他觉着这个屋门口如老虎口一样可怕。”

15、指鹿为马

解释指着鹿,说是马。比喻故意颠倒黑白,混淆是非。

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赵高欲为乱,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曰:‘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

例句东床已招佳婿,何似以羊易牛;西邻纵有责言,终难指鹿为马。(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

16、抱头鼠窜

解释抱着头,象老鼠那样惊慌逃跑。形容受到打击后狼狈逃跑。

出处《汉书·蒯通传》:“始常山王、成安君故相与为刎颈之交,及争张黡、陈释之事,常山王奉头鼠窜,以归汉王。”

例句夫陆贾天下之辨士,吾前日遣之,智穷辞屈,抱头鼠窜,颠狈而归。(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

17、鹬蚌相争

解释“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省语。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出处清·湘灵子《轩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悯,问谁敢野蛮法律骂强秦?笑他鹬蚌相争演出风云阵。”

例句肃清日寇吾侪事,鹬蚌相争笑列侯。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之三

18、黄雀在后

解释比喻伺机从后面袭击,也比喻有后顾之忧。

出处汉·刘向《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跗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

例句无

19、狡兔三窟

解释狡猾的兔子准备好几个藏身的窝。比喻隐蔽的地方或方法多。

出处《战国策·齐策四》:“狡兔有三窟,仅得兔其死耳。”

例句见柴曰:“汝狡兔三窟,何归为?”(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邵九娘》)

20、九牛一毛

解释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例句九牛一毫莫自夸,骄傲自满必翻车。(陈毅《感事书怀·七古·手莫伸》诗)

21、鼠目寸光

解释形容目光短浅,没有远见。

出处清 蒋士铨《临川梦》:“寻章摘句,别类分门,凑成各样新书,刻板出卖。吓得那一班鼠目寸光的时文朋友,拜到辕门,盲称吓赞。”

例句我们从小就应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决不做鼠目寸光的庸人。

22、渔人得利

解释趁着双方争执不下而从中得到好处。

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例句鹬蚌相持,自己渔人得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23、螳螂捕蝉

解释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例句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

24、憨态可掬

解释憨态:质朴,形容天真而显傻气。可掬:可以用手捧取。形容天真而显单纯,毫无心机的样子充溢在外,很招人喜爱。多形容动物或人形态天真可爱、单纯的样子。也作“憨状可掬”。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种梨》:“乡人馈馈,憨状可掬,其见笑于市人,有以哉。”

例句马戏团的小丑们非常憨态可掬。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