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寒冬的唯美成语: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冰清玉洁、春寒料峭、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粉妆玉砌、寒冬腊月、寒蝉凄切、漫山遍野、五黄六月、雪虐风饕、阳春白雪、银装素裹、朔风凛冽、数九寒冬、白雪茫茫、寒气逼人、千里冰封、漫天飞雪、冰封雪盖、万里雪飘
1、滴水成冰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例句北方的冬天,十分寒冷,滴水成冰。
2、粉妆玉砌解释用白粉装饰,用白玉砌成。形容雪景及人皮肤白嫩。
出处《第一场雪》:“山川、河流、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
例句无
3、寒蝉凄切解释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出处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4、寒冬腊月解释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出处汉·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例句寒冬腊月大雪纷飞,漫山遍野一片白色。
5、雪虐风饕解释虐:暴虐;饕:贪残。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形容天气非常寒冷。
出处唐·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例句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风饕亦自如。(宋·陆游《雪中寻梅》诗)
6、冰天雪地解释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出处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例句你就在这儿吧,冰天雪地的上哪儿去?(老舍《骆驼祥子》十二)
7、冰清玉洁解释象冰那样清澈透明,象玉那样洁白无瑕。比喻人的操行清白(多用于女子)。
出处汉·司马迁《与挚伯陵书》:“伏唯伯陵材能绝人,高尚其志,以善厥身,冰清玉洁,不以细行。”
例句他冰清玉洁,从不随波逐流。
8、漫山遍野解释山上和田野里到处都是。形容很多。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八回:“西凉州前部先锋马岱,引军一万五千,浩浩荡荡漫山遍野而来。”
例句春天来了,漫山遍野都披上了绿装。
9、白雪皑皑解释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冰心《再寄小读者》:“白雪皑皑,山顶上悬着一钩淡黄色的新月。”
例句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
10、春寒料峭解释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例句那是一个阴冷的漆黑之夜。春寒料峭,风雨凄凄。(何为《春夜的沉思和回忆》)
11、五黄六月解释指阴历五、六月间天气最炎热的时候。
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7回:“只为五黄六月,无人使唤,父母又年老,所以亲身来送。”
例句冯志《敌后武工队》第11章:“五黄六月烟反潮,抽着又灭了。”
12、阳春白雪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的一种较高级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而已。”
例句长老听了,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四回)
13、银装素裹解释指雪下过之后的场景,(形容冬天的景色)形容雪后的美丽景色,一切景物都被银白色装裹起来。
例句当北国还是银装素裹的世界,南疆早已洋溢着盎然的春色。
14、数九寒冬解释从数九(俗称“冬至”)开始就真正地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就是从冬至算起,每九天算一“九”,一直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大致包括了公历三个月的冬季时节。其中,三九和四九最冷。意思是从数九开如就真正的进入一年中最冷的寒冬了。
15、大雪纷飞解释纷:多而杂乱。雪片大量飘落的样子。形容雪下得大
出处鲁迅《“大雪纷飞”》:“在江浙,倘要说出‘大雪纷飞’的意思来……大抵用‘凶’,‘猛’或‘厉害’,来形容这下雪的样子。”
例句古华《芙蓉镇》第三章:“就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晚上,来到黎满庚家。”
关于寒冬的唯美词语:朔风凛冽、白雪茫茫、寒气逼人、千里冰封、漫天飞雪、冰封雪盖、万里雪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