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桃花的色彩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形容桃花的色彩的成语:二桃杀三士、粉面含春、和颜悦色、人面桃花、世外桃源、桃之夭夭、桃李争妍、桃李满天下、桃红柳绿、桃花流水、桃蹊柳曲、逃之夭夭、投桃报李、李代桃僵

1、二桃杀三士

解释将两个桃子赐给三个壮士,三壮士因相争而死。比喻借刀杀人。

出处《宴子春秋·谏下二十四》

例句二桃杀三士,讵假剑如霜。(唐·李白《惧谗》诗)

2、和颜悦色

解释颜:面容;悦:愉快;色:脸色。脸色和霭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出处《论语·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也。”邢昺疏:“善柔,谓面柔,和颜悦色以诱人者也。”

例句申子平急上前,和颜悦色的把原委说了一遍。(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

3、李代桃僵

解释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

出处古乐府诗《鸡鸣》:“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树木深相待,兄弟还相忘。”

例句芝焚蕙叹嗟僚友,李代桃僵泣弟兄。(清·黄遵宪《感事》诗)

4、人面桃花

解释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

出处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例句(1)人面桃花,是他心中难以了却的情思。(2)《人面桃花》剧中主人公最后终成眷属,这也未尝不是一段佳话。

5、世外桃源

解释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出处晋·陶潜《桃花园记》描述的一个与世隔绝,没有遭到祸乱的美好地方。

例句在这儿,在这世外桃源的仙境中,有了人世喧嚣的声音。(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6、投桃报李

解释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

出处《诗经·大雅·抑》:“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例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唐仲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来。”

7、桃花流水

解释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

出处唐·李白《山中问答》诗:“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例句桃花流水,不出人间。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盘江考》

8、桃李争妍

解释桃花李花竞相开放。形容春光艳丽。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18回:“四时赏玩,各有风光;春赏燕游堂,桃李争妍。”

例句无

9、桃之夭夭

解释喻事物的繁荣兴盛。亦形容逃跑。桃,谐音“逃”。有时含诙谐义。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毛传:“桃有华之盛者,夭夭,其少壮也。”《礼记·大学》:“诗云,‘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

例句那知卢才听见钮成死了,料道不肯干休,已先桃之夭夭,不在话下。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九卷

10、桃蹊柳曲

解释指春景艳丽的地方。同“桃蹊柳陌”。

出处宋·周邦彦《迎春乐》词:“桃蹊柳曲闲踪迹,俱曾是大堤客,解春衣贳酒城南陌。”

例句无

11、桃李满天下

解释桃李:指培养的后辈或所教的学生。比喻学生很多,各地都有。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武后久视元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例句而黄更是当代大儒,海内人望,不惟桃李满天下,而且不少故旧门生身居显要。(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三章)

12、逃之夭夭

解释本意是形容桃花茂盛艳丽。后借用“逃之夭夭”表示逃跑,是诙谐的说法。

出处《诗经·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例句撞人者逃之夭夭,众人向他投去愤怒的眼光。

13、桃红柳绿

解释桃花嫣红,柳枝碧绿。形容花木繁盛、色彩鲜艳的春景。

出处唐·王维《田园》诗:“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

例句背着香袋来到西湖朝拜的善男信女,心中并无多少教义的踪影,眼角却时时关注着桃红柳绿、莼菜醋鱼。(余秋雨《文化苦旅·西湖梦》)

14、粉面含春

解释粉面:指女子的面庞;含:饱含,充满;春:生意,生机。比喻和颜悦色。形容女子面容和蔼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