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不想饭吃的成语:不食周粟、堆积如山、饿殍载道、饿殍枕藉、顾此失彼、饥不择食、饥肠辘辘、立吃地陷、密密层层、青黄不接、上穷碧落下黄泉、十年不制衣、食不下咽、食不果腹、食不甘味、亭亭玉立、无穷无尽、西山饿夫、枵肠辘辘、一无所有、捉襟见肘、坐吃山空、家徒四壁、无边无际、焦虑不安
1、堆积如山解释聚集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阗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辆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例句福王仓中的粮食堆积如山,朽得不能再吃。(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五十一章)
2、饿殍载道解释饿殍:饿死的人;载道:满路都是。形容到处都是饿死的人。
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85回:“道德沦丧,法度凌夷,匪党纵横,饿殍载道。”
例句饿殍载道的灾后景象是不会再出现了。
3、饿殍枕藉解释饿殍:饿死的人;枕藉:交叠而卧。饿死的人纵横交叠,形容饥荒之年的悲惨景象。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2回:“那个庄上不饿殍枕藉。”
例句无
4、顾此失彼解释顾了这个,丢了那个。形容忙乱或慌张的情景。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六回:“分军为三:一军攻麦城,一军攻纪南城,大五率大军直捣郢都,彼疾雷不及掩耳,顾此失彼,二城若破,郢不守矣。”
例句对于工作,要从全局着眼,不可顾此失彼。
5、饥不择食解释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三十:“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饥不择食。’”
例句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回)
6、饥肠辘辘解释饥肠:饥饿的肚子;辘辘:车行声。肚子饿得咕咕直响。形容十分饥饿。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例句这时已错了传膳的时刻,都是天色微明吃的早饭,至此无不饥肠辘辘。(高阳《玉座珠帘》上册)
7、家徒四壁解释家里只有四面的墙壁。形容十分贫困,一无所有。
出处《汉书·司马相如传上》:“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与驰归成都,家徒四壁立。”
例句他已穷到家徒四壁,身无分文的地步了。
8、密密层层解释比喻满布得没有空隙。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见那天罗地网,密密层层,各营门提铃喝号,将那山围绕的水泄不通。”
例句无
9、食不甘味解释甘味:感到味道好。吃东西都觉得没有味道。形容心里有事,吃东西也不香。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例句只有我觍然面目,偷生人世。所以食不甘味,麻衣茹素,稍谢罪戾。(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一回)
10、食不果腹解释果:充实,饱。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
出处《庄子·逍遥游》:“適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唐·段成式《酉阳杂俎·诺皋记下》:“和州刘录事者,大历中罢官居和州旁县,食兼数人,尤能食鲙,常言鲙味未尝果腹。”
例句解放前,劳动人民终年辛勤劳作,但仍然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11、无穷无尽解释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
出处宋·晏殊《踏莎行》:“无穷无尽是离愁,天涯地角寻思遍。”
例句那西天路无穷无尽,几时能到得!(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
12、无边无际解释际:边缘处。形容范围极为广阔。
出处清·钱采《说岳全传》第66回:“白茫茫一片无边无际,原来是太湖边上。”
例句山路通过涧上一座毛竹小桥,重又隐没到无边无际的大竹林里了。《霹雳》
13、一无所有解释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
出处《敦煌变文集·庐山远公话》:“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风,万法皆无,一无所有。”
例句如今凤姐儿一无所有,贾琏外头债务满身。(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六回)
14、捉襟见肘解释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
出处《庄子·让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缨绝,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例句平时所过的早就是捉襟见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钱来做归国的路费呢?(郭沫若《学生时代·创造十年》)
15、坐吃山空解释只坐着吃,山也要空。指光是消费而不从事生产,即使有堆积如山的财富,也要耗尽。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例句到京之后,住在店里,已经是当卖度日,坐吃山空。(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八回)
16、不食周粟解释粟:小米,泛指粮食。本指伯夷、叔齐于商亡后不吃周粟而死。比喻忠诚坚定,不因生计艰难而为敌方工作。
出处《史记·伯夷列传》:“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例句这是沿路讨来的残饭,因为两人曾经议定“不食周粟”,只好进了首阳山之后开始实行。(鲁迅《故事新编·采薇》)
17、亭亭玉立解释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出处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迈出群,亭亭玉立。”
例句花型小,比起亭亭玉立的荷花远逊。(郭沫若《百花齐放·睡莲》)
18、青黄不接解释青:田时的青苗;黄:成熟的谷物。旧粮已经吃完,新粮尚未接上。也比喻人才或物力前后接不上。
出处《元典章·户部·仓库》:“即日正是青黄不接之际,各处物斛涌贵。”
例句总算安然改业,否则也许还有一段青黄不接的失业时期。(邹韬奋《经历·英文教员》)
19、食不下咽解释食物虽在口中但咽不下去。形容忧心忡忡,不思饮食。
出处唐·韩愈《张中丞传后叙》:“霁云(南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
例句这顿饭虽说也有鸡、鸭、鱼、肉,可是当伙计的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欧阳山《苦斗》七三)
20、西山饿夫解释传说周武王灭商后,伯夷、叔齐逃到首阳山,不食周粟而死。后用“西山饿夫”指伯夷、叔齐。
出处之遴尝闻夷、柳惠,不逢仲尼一言,则西山饿夫、东国黜土,名岂施于后世。 《梁书·刘显传》
例句唐·刘轲《重与刘宾虞书》:“不然,则东国绌臣、西山饿夫,微仲尼,何伤为展季、伯夷矣。”
21、枵肠辘辘解释枵:空虚;辘辘:车行的声音。肚子里饿得辘辘响。形容非常饥饿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相与曝衣石上,近午始燥可着。而枵肠辘辘,饥不可堪。”
22、立吃地陷解释不从事生产,只知道消耗,就会连地也弄得塌陷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那钱物则有出去的,无有进来的,便好道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例句林斤澜《燀春》:“只剩下吃吃吃的地方,将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形容不想饭吃的词语:上穷碧落下黄泉、十年不制衣、焦虑不安
词语解释
1、上穷碧落下黄泉:碧落:天上,此指天宫;黄泉:地下泉水,此指阴间。比喻上天入地,到处都找遍了。
2、十年不制衣:十年没有做新衣服。比喻极其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