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古代国家的成语:按甲不动、八门五花、巴人下里、拜将封侯、白圭可磨、百乘之家、稗官野史、百鸟朝凤、邦以民为本、包元履德、抱虎枕蛟、褒衣危冠、褒衣缓带、杯圈之思、变化多端、薄今厚古、道听途说、功成名就、街谈巷语、贪得无厌、五花八门、下里巴人、野史稗官、众望所归、巴蛇吞象、拔宅上升、拔宅飞升、褒衣博带、德高望重
1、拔宅上升解释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
出处晋·王韶之《太清记·拔宅》:“许真君拔宅上升,惟车毂锦帐堕故宅”。
例句秋先,汝功行圆满,吾已申奏天帝,有旨封汝为护花使者,专管人间百花。令汝拔宅上升。(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四)
2、百鸟朝凤解释朝:朝见;凤:凤凰,古代传说中的鸟王。旧时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后也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
出处宋·李昉等《太平御览》九百一十五卷引《唐书》:“海州言凤见于城上,群鸟数百随之,东北飞向苍梧山。”
例句那些玉斝中的长春露酒也都由站在身边侍候的宫女接过去倾入一只绘着百鸟朝凤的大瓷缸中。(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一章)
3、拜将封侯解释拜为将领,封为列侯。古代形容功成名就,官至极品。
出处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一折:“我也曾陋巷淹留,贫寒常受,红尘火,今日个拜将封侯,才得个名成就。”
例句明·吾邱瑞《运甓记·牛眠指穴》:“我也弗图个为官作相,我也弗图个拜将封侯。”
4、稗官野史解释稗官:古代的一种小官,专给帝王搜集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以供省览,后称小说或小说家为稗官。指旧时的小说和私人编撰的史书。
出处《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例句如今我要将这碑记付给文人墨士,做为稗官野史,流传海内。(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回)
5、巴人下里解释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出处南朝·梁简文帝《与湘东王书》:“故玉微金铣,反为拙目所嗤;《巴人下里》,更合郢中之听。”
例句张寅道:“晚生末学,‘巴人下里’之词只好涂饰闾里,怎敢陈于老太师山斗之下。”《平山冷燕》第十七回
6、道听途说解释道、途:路。路上听来的、路上传播的话。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出处《论语·阳货》:“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例句妹子道听途说,不知是否?尚求指示。(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7、德高望重解释德:品德;望:声望。道德高尚,名望很大。
出处《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仪,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敬。”
例句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续孽海花》第四十回)
8、功成名就解释功:功业。就:达到。功绩取得了,名声也有了。
出处《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例句你则说做官的功成名就,我则说出家的延年益寿。(元·范子安《陈季卿误上竹叶舟》第二折)
9、街谈巷语解释大街小巷里人们的议论。指民间的舆论。同“街谈巷议”。
出处《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
例句无
10、五花八门解释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出处《虞初新志·孙嘉淦》:“伏龙以西,群峰乱峙,四布罗列,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例句湖北的省政府在当时真正是一种鱼龙漫衍的“模范政府”,那个委员会五花八门地是什么人品都有。(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11、下里巴人解释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
例句毛主席号召革命文艺工作者要处理好普及和提高的关系,不能只搞“阳春白雪”,不搞“下里巴人”。
12、众望所归解释众望:众人的希望;归:归向。大家一致期望的。指得到群众的信任。
出处《晋书·列传三十传论》:“于是武皇之胤,惟有建兴,众望攸归,曾无与二。”宋·陈亮《复陆伯寿》:“舍试揭榜,伏承遂释褐于崇化堂前,众望所归,此选增重,凡在友朋之列者,意气为之光鲜。”
例句他非去不可!众望所归,还有什么可说的呢?(老舍《四世同堂》三十五)
13、褒衣危冠解释褒衣:宽大的衣服。危冠:高帽子。古代儒生的装束。指宽袍高帽。
出处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献酬有容,歌风雅之古辞,斥夷狄之新声。褒衣危冠,兴兴如此。”
14、变化多端解释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陈从善梅岭失浑家》:“这齐天大圣神通广大,变化多端。”
例句旧朋友是变化多端,几乎是不剩一个了。(《鲁迅书信集·致曹靖华》)
15、邦以民为本解释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万民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
出处《尚书·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例句邦以民为本,鱼饥费香饵。唐·杜甫《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
16、贪得无厌解释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贪婪无厌,忿类无期。”
例句他贪得无厌的性子,随着年岁的增长,更加残忍了。(梁斌《红旗谱》八)
17、褒衣博带解释褒、博:形容宽大。着宽袍,系阔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出处《汉书·隽不疑传》:“褒衣博带,盛服至门上谒。”
例句褒衣博带进贤冠,礼乐东方万国看。(清·黄遵宪《续怀人》诗)
18、拔宅飞升解释拔:拔起;宅:住宅。古代传说修道的人全家同升仙界。参见“拔宅上升”。
出处语出《太平广记》卷十四引《十二真君传·许真君》:“真君以东晋孝武帝太康二年八月一日,于洪州西山,举家四十二口,拔宅上升而去。”
例句生曰:“得卿如此,吾何忧!顾念一人得道,拔宅飞升。余将远逝,一切付之于卿。”清薄松龄《聊斋志异·白于玉》
19、巴蛇吞象解释巴蛇:古代传说中的大蛇。巴蛇吞吃大象。比喻贪得无厌。
出处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山海经·海内南经》
20、杯圈之思解释杯圈:不加雕饰的杯具。指思念亡故的母亲
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玉藻》:“母没而杯圈不能饮焉,口泽之气存焉尔。”
21、八门五花解释八门:八门阵;五花:五行阵。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出处清·张潮《虞初新志》:“群峰乱峙,四布罗引,如平沙万幕,八门五花。”
例句世事多变,如八门五花一般
22、野史稗官解释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看的小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文字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70回:“千秋莫道无金鉴,野史稗官话正长。”
例句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2回:“这野史稗官虽不可与正史同日而语,其中伏应虚实的结构也不可少。”
23、薄今厚古解释薄:轻视,鄙薄;厚:优待,重视。重视古代,轻视现代
出处宋·杨万里《文帝曷不用颇牧论》:“浅于知而深于思,薄今而厚古,岂特颇牧而已哉!”
例句郭沫若《咏怀》:“薄今厚古菷为珍,文史题材应革新。”
24、褒衣缓带解释褒:阔。宽衣大带。指古代儒生的装束
出处《新唐书·刘知畿传》:“博带褒衣,革履高冠。”
形容古代国家的词语:按甲不动、白圭可磨、百乘之家、包元履德、抱虎枕蛟
词语解释
1、包元履德:元:善。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古代对帝王的谀词。
2、抱虎枕蛟:枕:以头枕物;蛟:古代传说中的独角龙。双手抱着老虎,送枕着蛟龙。比喻处境危险。
3、按甲不动:甲:铠甲,古代战士的护身衣,引申为甲士,借指军队。使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4、白圭可磨:圭:古代玉器名,长条形,上端作三角状。白圭上的斑点还可以磨去,人说错话就没有办法了。
5、百乘之家:百乘:兵车百辆。指古代士大夫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