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大维是谁?
屋大维(前63~前14)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元首政制的创立者。
初生牛犊不怕虎屋大维出生在一个骑士家庭,他的祖父是磨坊主,做过货币兑换商,也当过地方官吏,母亲是当时显赫一时人物凯撒的姐姐的女儿。屋大维自小就体弱多病,小时候的他,身体很矮小。4岁时,他的生父去世。但是他的舅公凯撒很快就收他为养子,并得到了凯撒大部分财产的继承权。
公元前48年,凯撒被推举为终身独裁官,成了集军、政、司法、宗教诸权力于一身的无冕之王。这一年屋大维15岁,由于凯撒的关照,被选入大祭司团。这以后,屋大维就经常陪伴在凯撒左右。屋大维初到罗马时,凯撒心腹大将安东尼根本不把这个毛头小子放在眼里,但屋大维很快利用元老院的力量,对安东尼宣战,并在穆提那和波伦西亚战役中打败了安东尼。此战不仅使屋大维得到了罗马执政官的地位,还使他引起了安东尼的重视。
公元前44年3月15日,凯撒被贵族共和派阴谋刺死。屋大维知道这一消息后,悲愤交加。公元前43年,屋大维、安东尼和凯撒另一心腹大将雷必达结成了“后三头同盟”。“后三头同盟”成立之后,第一个举措就是追究刺杀凯撒的人,凯撒的刺杀者中几乎没有在凯撒死后能活过三年的。在这场共和派的大劫难之后,罗马走向独裁政体。此后,三头曾于公元前40年和37年重新会晤,延长同盟期限,并重新划定势力范围,屋大维分得意大利和高卢。屋大维的姐姐屋大维娅嫁给安东尼为妻。公元前36年,三头密切合作,打败了庞培。接着,在屋大维引诱下,雷必达的军队倒戈,屋大维趁势解除了雷必达的军权,只给他保留了大祭司长的职位,雷必达算是比较体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终于剩下屋大维和安东尼之间的两强决战了。公元前32年,丽人公开决裂,屋大维和安东尼大战于亚克兴海角,屋大维大获全胜,进军埃及本土。公元前30年,安东尼和克娄巴特拉先后自杀身亡,埃及正式被纳入罗马领土。
英雄背后的荣誉公元前27年,屋大维接受了罗马元老院赠予的“奥古斯都”(意为“至尊者”)的称号,这一年通常被视为罗马帝国建立之年。经过15年的奋斗,屋大维终于成为罗马独一无二的统治者。这时的屋大维与他的义父凯撒不同的是,他还有40年的时间来经营影响他的帝国。从公元前27年到公元14年,屋大维断断续续地担任罗马执政官、保民官、大祭司等职务,但无论他担任何职务,他都一直牢牢地掌握着军政大权,公元前2年,他又获得“祖国之父”的荣誉称号。
屋大维设立了元老级咨询会议,由元首的亲信、执政官和少数德高望重的元老组成,后来逐渐成为凌驾于元老院之上的决策机构。屋大维还建立了“元首金库”,给自己手下的文官发放工资。屋大维改组了行省,完善了税收制度。他自掏腰包大兴土木,兴建神庙、大剧场、大浴池等有公众意义的设施,并改善了交通设施。屋大维改组了军队,将军队分成军团和辅助部队,还创设了近卫军,建立了一支职业常备军队,并使这支军队常靠近前线,这也是他对罗马体制的一大贡献。从屋大维开始罗马进入了200余年大体上和平的局面,在这一方面,屋大维对罗马的贡献是非常大的。
二、比较秦始皇与屋大维治国的异同
奥古斯都(拉丁文 Augustus的中译,复数型 Augusti)的原意为“神圣的”、“高贵的”,带有宗教与神学式的意味。一般的,奥古斯都最常用来指称第一位罗马帝国的皇帝“屋大维”;但奥古斯都也同样可以用作为罗马皇帝的头衔。现在的英文中,“八月”就是为了纪念他而来的。再来看,关于屋大维这个人:
正面评价:
1.屋大维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
屋大维是一个很有计谋、手腕灵活的政治人物。他知道,要取得政治上的权力必须具有军事实力。他在罗马广场上拍卖自己的财产,用所得的钱来招募凯撒过去的部下,很快就组成了一支装备相当精良的军队。公元前43年7月,他趁安东尼在北方和布鲁图余党作战的时机,带兵进入罗马胁迫元老院进行特别选举,选举他当执政官。元老院也正想利用屋大维来反对安东尼,就顺水推舟把他抬了出来。这样,屋大维在罗马的政治地位就和安东尼不相上下了。但是,屋大维清醒地看到,安东尼还有不小的实力,元老贵族也还能够左右政局,要建立他自己的独裁政权,还不到时候。于是他和安东尼、雷比达(凯撒手下的骑兵指挥官)结成了政治联盟共同执政。罗马古代史上把这三个人称为“后三雄”。
2.屋大维改进的罗马法成为西方世界的现代法律的伟大典范。
罗马法重视实践性,罗马的法学家不是哲学家,而是实际的立法者和司法者,这也成为使罗马形成成文法的重要条件。早在罗马时期,立法理论上就呈现出“公法”与“私法”并重的倾向,这与共和时期的平民运动大概有很大关系。这种公私法分立的思想后来成为西方立法中的重要原则。罗马法在以屋大维为首的“五贤帝时代”得到统一,对后世律法产生深远影响。
3.罗马建筑艺术从屋大维开始兴盛
罗马的建筑艺术成就也很突出。罗马城既是首都,又是文化名胜,也是后来欧洲各大都市建筑的标准。罗马的建筑艺术主要是从屋大维开始兴盛起来的,屋大维自掏腰包大兴土木,兴建神庙、大剧场、大浴池等有公众意义的设施,并改善了交通设施。他自豪地说“我接受的是一座砖做的城市,留下的是一座大理石的城市”。其中著名的建筑物主要有:万神殿,修建了150年(从屋大维到哈德良),殿高43米,正门有8根大圆柱,高大的青铜门至今犹存。科罗赛姆大园形露天剧场高48米,可容纳5万人,有80个出口,剧场中心舞台的周长为524米,可以灌水成湖以表演各种海战。卡拉卡拉大浴场面积达12公顷,可容1800人同时入浴,该浴场还设有图书馆、健身厅、演讲厅、交谊厅、商店,这种浴场实际上是一个俱乐部活动中心,而这样的浴场仅罗马城就有16座。
4.屋大维开创了元首制。
开创元首制使屋大维既达到了君主制的目标,同时在名义上仍未抛弃共和制;而恺撒正是因其称帝意图过于明显才丧命的。当时的罗马虽然需要君主制,但罗马人名义上却很反感君主。公元前27年1月,屋大维接受了元老院授给他的“奥古斯都”的称号。“奥古斯都”有“神圣”、“至尊”的意思,这是比皇帝更光荣的称号。实际上,屋大维是没有“皇帝”称号的第一个罗马皇帝。从此,连续了500年的罗马共和国时期结束了,罗马帝国时期开始了。
5.屋大维为罗马维持了200年的和平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
屋大维是罗马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77岁。从公元前30年开始独掌大权,在罗马帝国统治了40多年。他死于公元14年。罗马帝国在随后近200年的时间里维持了比较稳定的局面,经济、文化都有比较大的发展,被称为“罗马的和平”时期。当时,各个行省都修筑了一些新的大道。这些大道把帝国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罗马成了这些大道的中心。另外,罗马城市广场有非常实用的空中引水道多达31条,有的高达50米,辐射形的道路有372条,总长8万公里,西方“条条道路通罗马”之说即由此而来,以此形容罗马帝国交通发达、商业繁荣的景象。
负面评价:
1.镇压奴隶
屋大维是罗马所有军团的最高统帅。他建立了30万人的常备军和一支驻在罗马的近卫军,身边还有一支由日耳曼人组成的精锐卫队。他就是凭着这些武力镇压奴隶的反抗,维持他的奴隶主军事独裁的统治。
2.隐蔽的独裁
保民官是古罗马在人类政制历史上的伟大创新,保民官的出现使人们看到了早期权力制衡的影子,使“保民”成为“立政”的基本意识,也奠定了“主权在民”思想实践化的模型,其在政制史中的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保民官的职责在于维护人民的利益,早期的保民官确实起到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但“最后竟成为那些摧毁了自由的皇帝们的保障”。凯撒于公元前48年任终身保民官,从而获得了他个人终身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屋大维于公元前36 年获得了同样的权利。这样便结束了罗马的共和国时代而开始了帝国时代。担任保民官的人违背了自己“选民”的利益,成为人民与国家契约的背叛者,使保民官官职成为谋求私利的工具,人民利益的维护者变成了人民的统治者,由契约建构的“民主化”的政体、社会结构瓦解了,由此开创了帝国时代。
三、奥古斯都时期指的屋大维在位时期吗?
屋大维以后的继承人不是昏君就是暴君,比如尼禄,他们全部都死于非命,社会也出现一定动荡。98年,图拉真即位,对外疯狂发动战争,将罗马帝国疆域扩充到最大。96-180年之间,罗马进入继奥古斯都时代以后第二个强盛期,史称“五贤帝时期”。康茂德继位后,罗马开始走向衰败,和平与繁荣随之被战乱与暴政所替代。284年,戴克里先夺得帝位,将元首制改为君主制,首次称帝。但戴克里先创造四帝共治,导致罗马走向分裂。306年居士坦丁大帝继位后,再次统一罗马,并引导西方世界信仰基督教,建造居士坦丁堡。居士坦丁死后,罗马正式病入膏肓,终于于395年一分为二。四、屋大伟被赋予了“奥古斯都”称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奥古斯都大兴土木,也还兴修了其它一些建筑物,有在他私人地产上用大理石建造的奥古斯都广场,这是罗马的最为宏伟的建筑之一,广场周围环绕着柱廊和神庙,是罗马人民的重要集会场所,罗马原有两个广场,规模较小也满足不了罗马人民的需要,因而奥古斯都又新建这一广场。有元老院会堂和与之相连的卡尔齐迪大殿,有始建于恺撒而由奥古斯都完成的朱理亚广场和卡斯托尔神庙和萨图恩神庙的大会堂。还有一些剧场和竞技场,如弗拉米尼竟技场的屋大维亚柱廊、大竞技场的观礼台、庞贝剧场等,大会堂和广场是人们聚会交流的场所,竞技场和剧场则是罗马公民娱乐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