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被人诬陷的成语:恶意中伤、蛤蟆夜哭、何患无辞、罗织罪名、罗钳吉网、摩口膏舌、凭空捏造、萋斐成锦、萋菲贝锦、深文罗织、随心所欲、谣诼诬谤、营蝇斐锦、蝇粪点玉、欲加之罪、陨雹飞霜、振振有词、颠倒黑白、花言巧语
1、恶意中伤解释出自恶毒用心去诽谤诬陷伤害别人,中伤说坏话攻击陷害别人。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利刀割肉疮犹合,恶语伤人恨不销。”
例句他只会一味地恶意中伤别人。
2、何患无辞解释何患:哪怕;辞:言辞。哪里用得着担心没有话说呢?常与“欲加之罪”连用,表示坏人诬陷好人时,无端捏造罪名,还说得振振有词。
出处《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3、花言巧语解释原指铺张修饰、内容空泛的言语或文辞。后多指用来骗人的虚伪动听的话。
出处《朱子语类》:“‘巧言’即今所谓花言巧语,如今世举子弄笔端做文字者是也。”
例句我以为法律上的许多罪名,都是花言巧语,只有一语以包括之,曰:可恶罪。(鲁迅《而已集·可恶罪》)
4、罗钳吉网解释用以指酷虐诬陷。
出处《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四载》:“李林甫欲除不附己者,重用酷吏罗希奭、吉温,二人皆随林甫所欲深浅,锻炼成狱,无能自脱者,时人谓之‘罗钳吉网’。”
例句堪伤!那些儿公道天开?端的是罗钳吉网。明·沈鲸《双珠记·僧榻传音》
5、罗织罪名解释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出处《旧唐书·来俊臣传》:“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
例句无
6、随心所欲解释随:任凭;欲:想要。随着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
出处《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例句我们二人并坐,随心所欲的漫谈。(臧克家《老舍永在》)
7、蝇粪点玉解释点:斑点,引伸为污辱、玷污。苍蝇粪玷污了美玉。比喻坏人诬陷好人。
出处唐·陈子昂《宴胡楚真禁所》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宋·陆佃《埤雅》:“青蝇粪尤能败物,虽玉犹不免,所谓蝇粪点玉是也。”
例句宋 陆佃《埤雅 释虫》:“青蝇粪尤能败物,虽玉犹不免,所谓蝇粪点玉是也。”
8、营蝇斐锦解释比喻谗人颠倒黑白,诽谤诬陷,入人于罪。
出处《诗·小雅·青蝇》:“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又《诗·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贝锦。彼谮人者,亦已大甚。”
例句营蝇斐锦难为忠,空中愤死田神功。明·李东阳《河阳战》诗
9、摩口膏舌解释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出处汉·王充《论衡·自纪》:“羊胜之徒,摩口膏舌;邹阳自明,入狱复出。”
例句无
10、陨雹飞霜解释指遭受冤枉和诬陷。
出处汉·王充《论衡·感虚》:“邹衍无罪,见拘于燕,当夏五月,仰天而叹,天为陨霜。”《太平御览》卷八七八引《晋书》:“武帝时五月雹,伤禾麦坏屋,时王濬有大功被陷,帝不断。”
例句明·屠隆《彩毫记·远谪夜郎》:“臣知冤状,义激冲冠,代为稽颡。念陨雹飞霜,孤忠可亮。”
11、颠倒黑白解释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
出处战国·楚·屈原《九章·怀沙》:“变白以为黑兮,倒上以为下。”
例句终日终夜,只是躺在烟铺上,公事大小,一概不问,任着幕宾胥使,颠倒黑白。(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七回)
12、凭空捏造解释毫无根据的擅加伪做。
出处明·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土司·土官承袭》:“近世作伪者多凭空捏造 ,苟得金钱,兵部武选司吏胥概为准行。”
例句天女如何下降,不知与天孙织女作何称呼?小子尚不敢凭空捏造,是从史籍上翻阅得来。蔡东藩《清史演义》第一回
13、振振有词解释理直气壮的样子。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说个不休。
出处清·梁启超《关税权问题》:“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既振振有词,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以授之口实也。”
例句无
14、蛤蟆夜哭解释蛤蟆于夜晚哭泣。形容毫无根据诬陷好人。
出处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 《艾子杂说》
例句蛤蟆夜哭的做法让人讨厌
15、欲加之罪解释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例句清·许奉恩《里乘》第二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16、深文罗织解释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条文苛细严峻;罗织:虚构种种罪名,对无辜者加以诬陷。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出处清·汪琬《跋序》:“此皆当国者深文罗织,不足为据。”
17、萋菲贝锦解释贝锦:有花纹的织锦。女子织布织成美丽的图案。比喻花言巧语,罗织罪名,诬陷别人
出处柳亚子《满江红·吊蒋清烈女士》:“恨何物,萋菲贝锦,敢污清烈。”
形容被人诬陷的词语:萋斐成锦、谣诼诬谤
词语解释
1、萋斐成锦:萋斐:花纹错杂;锦:指贝锦,带有贝壳花纹的锦缎。比喻花言巧语,罗织罪名,诬陷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