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端午的成语和成语:北面称臣、不进则退、金鼓齐鸣、九霄云外、每逢佳节倍思亲、逆水行舟、人声鼎沸、骚人墨客、食古不化、同舟而济、同舟共济、心灰意冷、衙官屈宋
1、北面称臣解释古代君主面南而北,臣子拜见君主则面北,指臣服于人。
出处《史记·郦生陆贾列传》:“君主宜郊迎,北面称臣。”
例句清·黄世仲《洪秀全演义》第一回:“大丈夫昂昂七尺,怎忍赧颜北面称臣?”
2、金鼓齐鸣解释金钟战鼓一齐响起。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
出处《吕氏春秋·不二》:“有金鼓,所以一耳。”
例句走不到百十步,只见四下里金鼓齐鸣,喊声枕地,一路都是火把。(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回)
3、九霄云外解释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例句婶娘那时怎样疼我来,如今就忘在九霄云外?(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一回)
4、人声鼎沸解释鼎:古代煮食器;沸:沸腾。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例句广场这时已是一片锣鼓喧天,人声鼎沸。
5、骚人墨客解释骚人:屈原作《离骚》,因此称屈原或《楚辞》的作者为骚人。墨客:文人。指诗人、作家等风雅的文人。
出处唐·李白《古风》诗:“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汉·扬雄《长杨赋》:“墨客降席,再拜稽首。”
例句或因写物创意而运思高妙,如骚人墨客,登高而赋。(《宣和画谱》卷十二)
6、食古不化解释指对所学的古代知识理解得不深不透,不善于按现在的情况来运用,跟吃不东西不消化一样。
出处清·陈撰《玉几山房画外录》卷下载恽向《题自作画册》:“可见定欲为古人而食古不化,画虎不成、刻舟求剑之类也。”
例句如果不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去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就会食古不化。
7、同舟共济解释舟:船;济:渡,过洒。坐一条船,共同渡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处《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例句通常在林海里人与人相遇,和在远洋航海中同舟共济一样,为什么他竟这样势不两立。(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8、心灰意冷解释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听我说,故我意懒心灰,说各人散了。”
例句L先生大为心灰意冷,法西斯的气概顿然消失,披发入山去做和尚去了。(邹韬奋《患难余生记·流亡》)
9、衙官屈宋解释衙官:军府的属官;屈:屈原;宋:宋玉。要以屈原、宋玉为属官。原为自夸文章好。后也用以称赞别人的文采。
出处《新唐书·杜审言传》:“吾文章当得屈、宋作衙官,吾笔当得王羲之北面。”
例句先生文学士,必能衙官屈宋,欲烦椽笔赋海市,幸无吝珠玉。(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罗刹海市》)
10、不进则退解释不前进就要后退。
出处《邓析子·无后篇》:“不进则退,不喜则忧,不得则亡,此世人之常。”
例句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外语也是一样,一刻也放松不得。
11、逆水行舟解释逆着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后退。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
例句即使目下还有点逆水行舟,也只好拉纤。(鲁迅《且介亭杂文·门外文谈》)
12、每逢佳节倍思亲解释倍:更加;思:思念。每到节日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出处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例句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四回:“常言道,每逢佳节倍思亲。”
13、同舟而济解释济:渡水。大家同坐一条船过河。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九地》:“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若左右手。”
例句汉·朱穆《复奏记梁冀》:“夫将相大臣,均体之首,共舆而驰,同舟而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