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落日的唯美成语:白虹贯日、迟暮之年、儿女英雄、发愤图强、回光返照、回光反照、日落西山、日落千丈、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兔起乌沉、夕阳西下、霞光万道、一落千丈、落日熔金
1、白虹贯日解释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出处《战国策·魏策四》:“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例句且休说白虹贯日,青龙藏池。(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二折)
2、迟暮之年解释迟暮:黄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三回:“年兄之论固正,但只是年兄迟暮之年,当此严冷之际,塞外驱驰,良不容易。”
例句痛思臣母迟暮之年,不幸身婴残疾。(《清朝野史大观·第九卷·两大文章》)
3、回光返照解释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表面兴旺。
出处元·杨景贤《刘行首》第三折:“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例句所以唐末宋初,骈体文又回光返照了一下。(朱自清《经典常谈·文第十三》)
4、回光反照解释指日落时由于反射作用而天空中短时发亮。比喻人死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的短暂兴旺。
出处元·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例句我看这群浑蛋都有点回光反照,长不了。老舍《茶馆》第三幕
5、失之东隅解释东隅:日出的地方。比喻这个时候遭到损失或失败。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例句但是失之东隅,还可以收之桑榆,亡羊补牢,还未为晚。孙中山《党员不可存心做官发财》
6、收之桑榆解释指初虽有失,而终得补偿。后指事犹未晚,尚可补救。
出处《后汉书·冯异传》:“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例句无
7、兔起乌沉解释指月出日落。
出处《参同契》上卷:“昏明顺寒暑。”后蜀·彭晓注:“兔起乌沉,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
例句无
8、夕阳西下解释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出处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例句夕阳西下路途行,越岭经峰十里余。柳亚子《琵琶湖·杂诗》
9、一落千丈解释原指琴声陡然降落。后用来形容声誉、地位或经济状况急剧下降。
出处唐·韩愈《听颖师弹琴》诗:“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例句所以喜奎一嫁,转瞬坤伶声势,一落千丈,伶界牛耳,又让男伶夺去。(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二六回)
10、霞光万道解释形容日出日落时霞光散射的美丽景象。也形容某种珍宝放出耀眼的光辉。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一回:“但见个东西映着日光,霞光万道,瑞气千条,从门里就冲着他怀里飞来。”
例句无
11、发愤图强解释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
例句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老舍《鼓书艺人》十七)
12、日落千丈解释形容景况急剧下降。同“一落千丈”。
出处郭沫若《塔·喀尔萝姑娘》:“人事变迁,真是谁也不能前料。回想起来仅仅是两年间的岁月,而我这两年间的生涯真正是日落千丈了。”
例句无
13、日落西山解释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处《上唐书·音乐志》:“‘栖鸟夜飞’,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例句财主们已经是日落西山,红不过一会儿了。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4、儿女英雄解释儿女:指青年男女。指感情丰富,年轻有为的男女英雄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纵横九万里,上下五千年,求其儿女英雄,一身兼备的,也只见得两个。”
描写落日的唯美词语:落日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