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他人劳累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形容他人劳累的成语:财殚力痡、春困秋乏、反劳为逸、昏昏沉沉、昏昏欲睡、汲引忘疲、筋疲力敝、筋疲力竭、筋疲力尽、精疲力竭、精疲力尽、劳形苦心、劳筋苦骨、力尽筋疲、马疲人倦、梦想为劳、民疲师老、明镜不疲、疲惫不堪、疲精竭力、身心交瘁、师老民疲、食饥息劳、心余力绌、心力交瘁、以佚待劳、以劳击逸、以逸制劳、以逸待劳、以逸击劳、…

1、财殚力痡

解释殚:竭尽;痡:过度疲劳。钱财枯竭,民力疲困。

出处唐·李华《吊古战场文》:“汉倾天下,财殚力痡。”

例句鏖斗历四五年,肝脑涂地,财殚力痡。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四十四回尾注

2、反劳为逸

解释劳:疲劳;逸:安闲,休息。把疲劳转化为安逸。

出处明·揭喧《兵经百篇·更字》:“我一战而人数应,误逸为劳;人数战而人数休,反劳为逸;逸则可作,劳则可败。”

3、昏昏欲睡

解释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极其疲劳或精神不振。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贾奉雉》:“是秋入闱复落,邑邑不得志,颇思郎言,遂取前所指示者强读之,未至终篇,昏昏欲睡,心惶惑无以自主。”

例句连着三天的加夜班工作,白天又要护理病人,小陈虽身强力壮,竟也飘飘然,昏昏欲睡,极度疲倦。

4、昏昏沉沉

解释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样子。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例句我努力睁大眼睛,我昏昏沉沉地捱着时刻。巴金《第四病室》

5、筋疲力尽

解释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出处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例句赵家一门大小,日夜忙碌,早已弄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

6、筋疲力竭

解释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出处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例句鲁迅《故事新编·奔月》:“马只能认着白色的田塍走,而且早已筋疲力竭,自然走得更慢了。”

7、精疲力尽

解释精神疲乏,气力用尽。形容精神和身体极度疲劳。

出处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例句瞿秋白《饿乡纪程》:“走得精疲力尽,想找一辆马车,也找不着。”

8、汲引忘疲

解释汲引:从井里提水,比喻引荐和提拔人才。引荐和提拔人才而忘记了疲劳。

出处唐·骆宾王《上衮州刺史启》:“汲引忘疲,奖题不倦。”

例句无

9、力尽筋疲

解释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出处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虽时侵掠,小有所得,力尽筋疲,不偿其费。”

例句刘大白《驾犁》:“驾犁,驾犁!老农呆气!拉牛耕田,力尽筋疲。”

10、劳筋苦骨

解释指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故工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

例句无

11、劳形苦心

解释身体疲劳,精神困乏。

出处鲁迅《故事新编·非攻》:“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例句无

12、身心交瘁

解释身体和精神都过度疲劳。

出处石三友《金陵野史 谭鑫培的“绝唱”》:“因为身心交瘁的谭鑫培自此便一病不起,匝月之间,与世长辞。”

例句王朔《动物凶猛》:“这种身心交瘁的想入非非搞得我身心交瘁,常常睡了一夜起来仍没精打采。”

13、食饥息劳

解释指使饥饿者得食,疲劳者休息。

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天志中》:“内有以食饥息劳,持养其万民,则君臣上下惠忠,文子弟兄慈孝。”

例句无

14、心劳日拙

解释心劳:费尽心机;日:逐日;拙:笨拙。现多指做坏事的人,虽然使尽坏心眼,到头来不但捞不到好处,处境反而一天比一天糟。

出处《尚书·周官》:“作德,心逸日休,作伪,心劳日拙。”

例句但是终于因为我有铁据足以证明这是毁谤诬蔑,他们徒然“心劳日拙”,并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邹韬奋《经历·社会的信用》)

15、心余力绌

解释心里想做但力量不够。

出处宋 朱熹《金紫光禄大夫黄公墓志铭》:“邻家有李永者,尚气节,雅敬慕公,察公养亲之意有余而力不足,请助公以经纪,公亦信之不疑,竭赀付之一不问。”

例句这项新工作,我很想做好,但能力有限,水平不高,因此,常有心余力绌之感。

16、以逸待劳

解释逸:安闲;劳:疲劳。指在战争中做好充分准备,养精蓄锐,等疲乏的敌人来犯时给以迎头痛击。

出处《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例句他踞了碉楼,以逸待劳,我们倒难以刻期取胜。(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三回)

17、迎头痛击

解释迎头:迎面,当头;痛:狠狠地。迎上去给敌人以狠狠的打击。

出处清 吴趼人《发财秘诀》第十回:“倘使此辈都是识事务熟兵机之员,外人扰我海疆时,迎头痛击,杀他个片甲不回。”

例句我只见到对青年作家的迎头痛击,冷笑,抹杀,却很少见诱掖奖劝的意思的批评。(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

18、养精蓄锐

解释养:保养;精:精神;蓄:积蓄;锐:锐气。保养精神,蓄集力量。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4回:“且待半年,养精蓄锐,刘表,孙权可一鼓而下也。”

例句他们个个像跑道上的选手,养精蓄锐,伸足擦腿,准备显身手。叶圣陶《四三集·得失》

19、以佚待劳

解释多指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

出处《孙子·军争》:“以近待远,以佚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例句无

20、舟车劳顿

解释舟车:船与车,泛指一切水陆交通工具。劳顿:劳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劳困顿。

出处钱钟书《围城》第二章:“那两位记者都说:‘今天方博士舟车劳顿,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例句等回到保定,因为舟车劳顿,公事又多,曾国藩的眼疾,越发重了,而岁尾年头,不如意的事,纷至沓来。高阳《慈禧全传》第二部二七

21、精疲力竭

解释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出处宋·司马光《司马温公文集·卷二·道傍田家》诗:“筋疲力弊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例句他精疲力竭地倒在沙发靠背上,一口一口地喘着气。巴金《秋》十四

22、疲惫不堪

解释疲惫:极度疲乏;不堪: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疲乏。

出处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弄得疲惫不堪。”

例句这一趟出差弄得疲惫不堪。

23、心力交瘁

解释交:一齐,同时;瘁:疲劳。精神和体力都极度劳累。

出处清 百一居士《壶天录》上卷:“由此心力交瘁,患疾遂卒。”

例句我们心力交瘁,能报母亲的恩慈于万一么?(冰心《南归—贡献给母亲在天之灵》)

24、以逸击劳

解释用充分养息的军队攻击疲劳的敌人。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今罕羌欲为敦煌、酒泉寇,饬兵马,练战士,以须其至,坐得致敌之术,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

例句敬业畏直捣江都,必将邀我中路,吾今乘胜进,又以逸击劳,破之必矣!《新唐书·魏元忠传》

25、筋疲力敝

解释筋:筋骨;疲:疲劳。形容非常劳累

出处宋·司马光《道傍田家》诗:“筋疲力敝不入腹,未议县官租税促。”

26、疲精竭力

解释疲:疲倦;竭:尽。精神、力气消耗已尽。形容非常疲劳

出处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非文公疲精竭力,更千百年终至漏晦。”

27、马疲人倦

解释疲:疲劳;倦:劳倦。人马疲倦困乏。形容体力疲劳不堪

出处战国·卫·吴起《吴子·治兵》:“马疲人倦,而不解舍,所以不任其上。”

形容他人劳累的词语:春困秋乏、梦想为劳、民疲师老、明镜不疲、师老民疲、以劳击逸、以逸制劳、引脰增劳、引领成劳

词语解释

1、师老民疲:师:军队;老:衰竭;民:民众;疲:疲乏。部队士气衰落,百姓疲惫不堪。形容连年征战造成士兵、人民极其疲劳。

2、明镜不疲:明亮的镜子不为频繁地照人而疲劳。比喻人的智慧不会因使用而受损害。

3、春困秋乏:困:困倦;乏:疲劳。春秋季节天气容易使人感到困倦疲乏。

4、梦想为劳:睡梦中也在想,致使疲劳。形容思念之深切,到了过分的程度。

5、民疲师老:民:民众;疲:疲乏;师:军队;老:衰竭。部队士气衰落,百姓疲惫不堪。形容连年征战造成士兵、人民极其疲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