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人在黄昏时的成语:薄暮冥冥、暮景残光、暮气沉沉、暮色苍茫、气息奄奄、日落西山、日薄桑榆、日薄崦嵫、日薄西山、夕阳西下、西山日薄、西风残照、朝朝暮暮、落日熔金、华灯初上
1、暮景残光解释犹言夕阳残照。比喻年老体衰,临近死亡。
出处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六卷:“窃以暮景残光,能余几日;酬恩报义,正在今时。”
例句无
2、暮气沉沉解释暮气:黄昏时的烟霭;沉沉:低沉。形容精神萎靡不振,缺乏朝气。
出处宋·陆游《访毛平仲问疾与其子适同游柯山》:“楼堞参差暮气昏。”
例句宋朝选拔官员一向总是选所谓老成稳健之士,所以朝廷中就充满了须发苍苍、暮气沉沉的人。蒲韧《二千年间》九
3、气息奄奄解释形容呼吸微弱,快要断气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乞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例句(1)这个病人已经气息奄奄,医生也已无力挽回了。(2)他爷爷得重病住进了医院,已气息奄奄。
4、日薄西山解释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出处晋·李密《陈情表》:“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例句君须听取:怕日薄西山,易生愁阻。(明·瞿佑《剪灯新话·爱卿传》)
5、日薄桑榆解释犹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时光。
出处《隋书·李穆传》:“臣日薄桑榆,位高轩冕,经邦论道,自顾缺然。”
例句无
6、西山日薄解释薄:逼近。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出处宋·洪咨夔《风流子》词:“世事几番新局面,看底欲高三著。况转首,西山日薄。”
例句无
7、夕阳西下解释指傍晚日落时的景象。也比喻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出处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例句夕阳西下路途行,越岭经峰十里余。柳亚子《琵琶湖·杂诗》
8、西风残照解释秋天的风,落日的光。比喻衰败没落的景象。多用来衬托国家的残破和心境的凄凉。”
出处唐·李白《忆秦娥》词:“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例句西风残照旧山河,故国遗台忆独过。元·王恽《望歌风台》诗
9、薄暮冥冥解释傍晚时天气昏暗。
出处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例句无
10、暮色苍茫解释指时已傍晚,天色昏暗,眼前的景物已模糊不清。
出处《茅盾散文·旅踪屐痕·海参崴印象》:“海参崴在冬季白昼时间极短。上午八时天还未大亮,下午五时,已经暮色苍茫。”
例句座间谈笑风声,不觉已是暮色苍茫。《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
11、日落西山解释太阳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将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出处《上唐书·音乐志》:“‘栖鸟夜飞’,沈攸之元微五年所作也。攸之未败前,思归京师,故歌和云:‘日落西山还去来。’”
例句财主们已经是日落西山,红不过一会儿了。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12、朝朝暮暮解释每天的早晨和黄昏,指短暂的时间。
出处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例句银河碧落神仙配,地久天长,岂但朝朝暮暮期。清·洪昇《长生殿·怂合》
描写人在黄昏时的词语:日薄崦嵫、落日熔金、华灯初上
词语解释
1、日薄崦嵫:日:指太阳;薄:迫近;崦嵫:山名,在今甘肃省天山县西,古指太阳落下的地方。太阳迫近崦嵫山。比喻人已到暮年或事物已到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