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老师生气的优美成语:勃然大怒、大发雷霆、忿然作色、横眉怒目、火冒三丈、金刚怒目、满腔怒火、恼羞成怒、怒不可遏、怒发冲冠、怒形于色、怒火中烧、怒目切齿、怒目而视、怒目相视、七窍生烟、气势汹汹、气急败坏、天怒人怨、心平气和、咬牙切齿、义愤填膺、暴跳如雷、诲人不倦、怒气冲冲
1、勃然大怒解释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出处汉·班固《汉书·谷永传》:“是故皇天勃然发怒。”
例句周瑜听罢,勃然大怒。(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四回)
2、大发雷霆解释霆:呼雷,喻震怒。比喻大发脾气,大声斥责。
出处《三国志·吴书·陆逊传》:“今不忍小忿而发雷霆之怒。”
例句不知说了一句甚么话,符老爷登时大发雷霆起来,把那独脚桌子一掀。(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
3、忿然作色解释由于愤怒而变了脸色。
出处《孙膑兵法·威王问》:“田忌忿然作色:‘此六者,皆善者所用,而子大夫曰非其急者也。然则其急者何也?’”
例句听到光绪皇帝支持维新变法,慈禧太后忿然作色,怀恨不已。
4、横眉怒目解释形容怒视的样子。
出处五代·后蜀·何光远《监戒录》引陈裕诗:“横眉怒目强干嗔,便作阎浮有力神。祸福岂由泥捏汉,烧香代养弄蛇人。”
例句三三两两的打手,都横眉怒目,短打扮,随时进来,往后院去。(老舍《茶馆》第一幕)
5、诲人不倦解释诲:教导。教导人特别耐心,从不厌倦。
出处《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例句圣人说:“诲人不倦”,你又来问我,我岂有不说的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6、火冒三丈解释形容愤怒到极点。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话把他说得跳起来,火冒三丈。”
例句你太爱发脾气,动不动火冒三丈,这样怎么能搞好同志关系,干好社会工作?
7、金刚怒目解释形容面目威猛可畏。
出处《太平广记》卷一七四引《谈薮》:“金刚努目,所以降伏四魔;菩萨低眉,所以慈悲六道。”
例句而对金刚怒目的座山雕和他手下的一大伙土匪,杨子荣镇定自若,侃侃而谈。
8、恼羞成怒解释由于羞愧到了极点,下不了台而发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乌额拉布见田小辫子说出这样的话来,便也恼羞成怒。”
例句听了大家的批评,他非但不虚心接受,反而恼羞成怒,拂袖而去。
9、怒不可遏解释遏:止。愤怒地难以抑制。形容十分愤怒。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七回:“贾大少爷正在自己动手掀王师爷的铺盖,被王师爷回来从门缝里瞧见了,顿时气愤填膺,怒不可遏。”
例句面对反革命的暴行,革命志士怒不可遏。
10、怒发冲冠解释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出处《庄子·盗跖》:“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例句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宋·岳飞《满江红》词)
11、怒火中烧解释怒气象火一样在心中燃烧。形容怀着极大的愤怒。
出处宋 王迈《臞轩集》:“虚舟相触何心在,怒火虽炎一响空。”
例句听到那淫妇口出恶语,宋江气得怒火中烧,提刀上前,一刀结果了她的性命。
12、怒目而视解释睁圆了眼睛瞪视着。形容正要大发脾气的神情。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李儒见丁原背后一人,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手执方天画戟,怒目而视。”
例句他们俩都是小心眼之人,刚才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大吵起来,竟达到怒目而视的程度。
13、怒目切齿解释怒目:怒视的样子;切齿:咬紧牙齿。形容极其愤恨。
出处晋·刘伶《酒德颂》:“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衿,怒目切齿。”
例句谈到这些,壮族老人和两三个壮族年轻人都怒目切齿。(秦牧《壮族与我》)
14、怒形于色解释形:显露;色:脸色。内心的愤怒在脸上显露出来。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八回:“曹沫右手按剑,左手揽桓公之袖,怒形于色。”
例句(1)怒形于色,在商场上是一大忌。(2)做人不要怒形于色,以免吃亏上当。
15、怒气冲冲解释盛怒的样子。
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十二回:“[钱同秀]一手将烟灯砸在地下,说道:‘好好,你们做了一路!’就怒气冲冲的出来上车。”
例句张学海不等汤阿英说完,就怒气冲冲地质问:‘陶阿毛有啥不同?他不也是工人吗?’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九
16、七窍生烟解释七窍:口和两眼、两耳、两鼻孔。气愤得好象耳目口鼻都要冒出火来。形容气愤到极点。
出处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回:“说罢,悻悻然转出来。把邓氏气得七窍生烟,觉得脑中一涌,喉里作动,旋吐出鲜血来。”
例句听到他不告而别的消息,老李气得七窍生烟,双脚直跳。
17、气急败坏解释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六十七回:“水军头领棹船接济军马,陆续过渡,只见一个人气急败坏跑将来。”
例句(1)看他这样气急败坏的神情,一定又发生什么事情了。(2)他见别人超过自己,就气急败坏地大骂起来。
18、气势汹汹解释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出处《荀子·天论》:“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
例句就在这时候,从门外闯进了一位气势汹汹中年农妇。(郭沫若《金刚坡下》)
19、天怒人怨解释天公震怒,人民怨恨。形容为害作恶非常严重,引起普遍的愤怒。
出处《后汉书·袁绍传》:“自是士林愤痛,人怨天怒,一夫奋臂,举州同声。”
例句这些铁道上的匪霸,抢劫杀人,早已天怒人怨,不杀不足以平民忿。
20、义愤填膺解释义愤:对违反正义的事情所产生的愤怒;膺:胸。发于正义的愤懑充满胸中。
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珏斋不禁义愤填膺,自己办了个长电奏,力请宣战。”
例句畿辅士民,屡遭虏骑蹂躏,莫不义愤填膺,恨之切骨。(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章)
21、暴跳如雷解释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样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发脾气的样子。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例句他脾气很坏,一遇不顺心的事,就暴跳如雷。
22、心平气和解释心情平静,态度温和。指不急躁,不生气。
出处宋·苏轼《菜羹赋》:“先生心平而气和,故虽老而体胖。”
例句一想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他也就心平气和了。
23、咬牙切齿解释切齿:咬紧牙齿,表示痛恨。形容极端仇视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种情绪或感觉竭力抑制住。
出处元·孙仲章《勘头巾》第二折:“为甚事咬牙切齿,諕的犯罪人面色如金纸。”
例句只见水军头领早把张清解来。众多兄弟都被他打伤,咬牙切齿,尽要来杀张清。(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回)
24、满腔怒火解释满腔:充满心中;怒火:形容极大的愤怒。心里充满着极大的愤怒
出处《我们的战友邱少云》:“我们怀着满腔怒火,勇猛地冲上‘391’高地。”
描写老师生气的优美词语:怒目相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