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父母教育的好成语:发愤图强、父严子孝、画荻教子、精忠报国、孟母三迁、三迁之教、身教重于言教、十年生聚、弦歌之音、雄心壮志、循循善诱、循循诱人、以身作则、懿言嘉行、曾子杀彘、志在四方、以荻画地
1、三迁之教解释比喻选择居住合适的环境以利于教育子女。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载:孟母带着年幼的孟子,起初住在公墓附近,孟子就模仿哭丧;后迁居集市,又跟着学商人自吹自夸;孟母迁居学堂附近,孟子从此学习礼节,要求上学。
例句无
2、十年生聚解释比喻培养实力,为报仇雪耻作长期的准备。
出处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元年》
例句这个倍受战火摧残的小国,的确需要十年生聚,才能谈到复国。
3、雄心壮志解释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
出处宋 欧阳修《苏才翁挽诗二首》:“柳岸抚柩送归船,雄心壮志两峥嵘,谁谓中年志不成。”
例句雄心壮志是促使一个人永远奋斗的发动机。
4、循循善诱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例句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清·沈复《浮生六记·闺房记乐》)
5、以身作则解释则:准则,榜样。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出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子路》
例句这其间不顾一切阻碍以身作则做一个开路先锋的便是许倩如。(巴金《家》二十五)
6、志在四方解释四方:天下。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五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乃区区守妻子坐困乎?”
例句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5回:“妾闻男子志在四方,君壮年不出图仕。”
7、精忠报国解释为国家竭尽忠诚,牺牲一切。
出处《北史·颜之仪传》:“公等备受朝恩,当尽忠报国。”《宋史·岳飞传》:“初命何铸鞫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例句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字。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十二回
8、孟母三迁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例句陆文夫《文化沧浪宜人居》:“谁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
9、发愤图强解释发愤:决心努力;图:谋求。决心奋斗,努力谋求强盛。
出处孙先生在那次聚会上谈得并不多,只泛泛地谈到了中国积弱太甚了,应该发愤图强,彻底革命。 何香凝《孙中山与廖仲恺》
例句你越是发愤图强,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你得下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否则就一事无成。(老舍《鼓书艺人》十七)
10、父严子孝解释父亲严格管教子女,子女依顺孝敬父亲。
出处唐·吕温《广陵陈先生墓表》:“始见一乡之人,父严子孝,长惠幼敬,见乎词气,发乎颜色。”
11、画荻教子解释荻:芦苇。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出处《宋史·欧阳修传》:“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例句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的故事让人深受感动
12、曾子杀彘解释彘:猪。曾子杀猪。比喻教育子女要以身作则。
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13、弦歌之音解释弦歌:弦乐。弹琴和唱歌的声音。泛指教学活动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
14、循循诱人解释循循:有次序的样子;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
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壮年励志苦学,屡科不第,遂隐居教学,循循诱人。”
形容父母教育的好词语:身教重于言教、懿言嘉行、以荻画地
词语解释
1、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比口头上的教育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