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责怪别人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形容责怪别人的成语:不好不坏、成事不说、反求诸己、反躬自问、悔之晚矣、既往不咎、扪心自问、怨天忧人、怨天尤人、怨天怨地、怨气冲天、追悔莫及、自讨苦吃、作法自毙、作茧自缚、不咎既往、自作自受

1、不咎既往

解释咎:责怪。对以往的错误或罪责不再追究。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例句既然他已经承认了错误,我们就可以不咎既往了。

2、成事不说

解释说:解说。原指事情已成,不要在解说;后指事情已过,不要再解说。

出处《论语·八佾》:“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邢昺疏:‘事已成不可复说也。’

例句成事不说,既往不咎。我们原是各治水酒饯行的,还说我们饯行正文罢。(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

3、反躬自问

解释躬:自身;问: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例句这次事故,你是有责任的,你应该反躬自问。

4、怨气冲天

解释形容怨恨情绪极大。

出处明 无名氏《精忠记 应真》:“今下方黑气冲天,我佛慧眼一观,乃是临安秦桧屈陷忠臣岳飞父子,幽魂不散,怨气冲天。”

例句他怨气冲天地说:“这件事根本与我没关系!”。

5、怨天尤人

解释天:天命,命运;尤:怨恨,归咎。指遇到挫折或出了问题,一味报怨天,责怪别人。

出处《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

例句便是那愤懑不平之气,放诞无忌惮之言,心中口中,怨天尤人个不了。(明·东鲁古狂生《醉醒石》第六回)

6、怨天忧人

解释怨:怨恨;天:命运;忧:责怪。怨恨天命,责怪别人。形容遇到不称心的事情一味归咎客观,埋怨别人。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例句要从失败中总结教训,不要怨天忧人。

7、怨天怨地

解释抱怨天又抱怨地。形容埋怨不休。

出处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三折:“到今日,悔,悔,悔。也是我前世前缘,自作自受,怨天怨地。”

例句无

8、自讨苦吃

解释讨:招惹。自己找苦吃。

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萧军》:“其实《文学》和我并无关系,不过因为有些人要它灭亡,所以偏去支持一下,其实这是自讨苦吃。”

例句可是我有一种毛病,自己也疑心是自讨苦吃的要苗,就是偶尔要想想。(鲁迅《华盖集·“碰壁”之后》)

9、自作自受

解释自己做了蠢事坏事,自己倒霉。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僧问金山颖:‘一百二十斤铁枷,教阿谁担?’颖曰:‘自作自受。’”

例句他这会子不说保养着些,还要捉弄人;明儿病了,叫他自作自受。(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10、作法自毙

解释自己立法反而使自己受害。泛指自做自受。

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商君亡至关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

例句怎奈此时官场中人,十居其九是吃烟的,那一个肯建这个政策作法自毙呢?(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三回)

11、作茧自缚

解释蚕吐丝作茧,把自己裹在里面。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

出处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来舟中示舍弟五十韵》诗:“烛蛾谁救护,蚕茧自缠萦。”宋·陆游《剑南诗稿·书叹》:“人生如春蚕,作茧自缠裹。”

例句我们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繁琐,弄得作茧自缚,捆住自己的手脚。

12、追悔莫及

解释后悔也来不及了。

出处汉·晁错《上书言兵事》:“夫以人之死争胜,跌而不振,则悔之亡及也。”

例句无

13、扪心自问

解释摸着胸口,自己问自己怎么样。指自己反省。

出处唐 白居易《和梦游春诗》:“扪心无愧畏,腾口有谤讟。”

例句你扪心自问,你父亲对你那么好,你怎么能这么对待他。

14、反求诸己

解释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出处《孟子·公孙丑上》:“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例句君子之遇艰阻,必反求诸己,而益自修。(《二程全书·伊川易品三》)

15、悔之晚矣

解释后悔已经晚了。

出处《大宋宣和遗事》:“万一有奸邪叵测之情,陛下悔之晚矣!”

例句小沛原非久居之地。今徐州既有可乘之隙,失此不取,悔之晚矣。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16、既往不咎

解释原指已经做完或做过的事,就不必再责怪了。现指对以往的过错不再责备。

出处《论语·八佾》:“成事不说,逐事不谏,既往不咎。”

例句既往不咎,以后再办起事来,审慎点就是了。(清·吴趼人《痛史》第十三回)

形容责怪别人的词语:不好不坏

词语解释

1、不好不坏:既不值得称赞,也不值得责备的。过得去的,中等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