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男人腹黑的成语:道貌岸然、峨冠博带、风度翩翩、风流倜傥、口是心非、口蜜腹剑、面如冠玉、清新俊逸、人面兽心、文质彬彬、温文尔雅、笑里藏刀、心口不一、一本正经、仪表堂堂、英姿勃发、玉树临风
1、峨冠博带解释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
出处元·关汉卿《谢天香》第一折:“必定是峨冠博带一个名士大夫。”
例句忽人报:“门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
2、风度翩翩解释风度:风采气度,指美好的举止姿态;翩翩:文雅的样子。举止文雅优美。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
例句门外走进一位男士,身材修长、风度翩翩。
3、风流倜傥解释风流:有才学而不拘礼法;倜傥:卓异,洒脱不拘。形容人有才华而言行不受世俗礼节的拘束。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这边北院里同居的,也是个京官,姓车,号文琴,是刑部里的一个实缺主事,却忘了他在那一司了。为人甚是风流倜傥。”
例句她的男人祖上也是一个满皇后裔,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私下里琴棋书画无所不能。(陈染《私人生活》)
4、口蜜腹剑解释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
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例句这厮口蜜腹剑,正所为慝怨而友者也。(明·王世桢《鸣凤记》第二十五出)
5、清新俊逸解释清美新颖,不落俗套。
出处唐·杜甫《春日忆李白》诗:“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例句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第二场:“二来我又没有曹操、庾信那样清新俊逸的才思。”
6、人面兽心解释面貌虽然是人,但心肠象野兽一样凶狠。形容为人凶残卑鄙。
出处《列子·黄帝》:“夏桀、殷纣、鲁醒、楚穆,状貌七窍皆同于人,而有禽兽之心。”《汉书·匈奴传赞》:“被发左衽,人面兽心。”
例句大虫见了“兽面人心”的既不敢伤,若见了“人面兽心”的如何不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
7、温文尔雅解释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陈锡九》:“此名士之子,温文尔雅,乌能作贼?”
例句温文尔雅,正是学者的态度。(叶圣陶《演讲》)
8、笑里藏刀解释形容对人外表和气,却阴险毒辣。
出处《旧唐书·李义府传》:“义府貌状温恭,与人语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阴贼。既处要权,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
例句他把我丕的来药倒,烟生七窍,冰浸四稍,谁承望笑里藏刀,眼见的丧荒郊。(元·孟汉卿《魔合罗》第二折)
9、心口不一解释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出处《醒世姻缘传》第八十二回:“我是这们个直性子,希罕就说希罕,不是这们心口不一的。”
例句我竟失态到这地步,但我仍然心口不一的。俞天白《危栏》
10、一本正经解释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规范的经典。后用以形容态度庄重严肃,郑重其事。有时含讽刺意味。
出处晋·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经为道义之渊海,子书为增深之川流。”
例句他说话从来都是一本正经,不苟言笑。
11、面如冠玉解释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出处《史记·陈丞相世家》:“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平虽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例句曾朴《孽海花》第二回:“一脚已跨进园来,后头还跟着个面如冠玉、眉长目秀的书生。”
12、仪表堂堂解释仪表:人的外表,风度;堂堂:仪容庄严大方的样子。形容人的容貌端正。
出处郭沫若《蔡文姬》第二幕:“曹丞相魁梧奇伟,仪表堂堂。”
例句无
13、玉树临风解释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
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20回:“其人品之美,翩翩皎皎,有如玉树临风。”
例句无
14、道貌岸然解释道貌:正经严肃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样子。指神态严肃,一本正经的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黄巾氅服,岸然道貌。”
例句因看见端甫道貌岸然,不敢造次。(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百四回)
15、口是心非解释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处《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异辞。”汉·桓谭《新论·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虽寸断支解,而道犹不出也。”
例句俺哥哥原来是口是心非,不是好人了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七十三回)
16、文质彬彬解释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例句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文质彬彬。
17、英姿勃发解释英勇威武,神采四溢
出处赖少其《序》:“现在的画面上舍弃了两棵大黄桷树,把柏树从小改大,使其英姿勃发,昂首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