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述美好夜晚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描述美好夜晚的成语:不动声色、灯火辉煌、风清月白、更阑人静、光风霁月、花前月下、噤若寒蝉、静观默察、良宵好景、良宵美景、良辰美景、漫漫长夜、默不作声、少安无躁、深更半夜、通宵达旦、偷闲躲静、万家灯火、万籁无声、万籁俱寂、万赖俱寂、鸦雀无声、鸦默雀静、夜深人静、夜阑人静、月夕花朝、月明星稀、月白风清、月黑风高、皓月当空、…

1、不动声色

解释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出处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例句他也不动声色,勤勤慎慎办他的公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2、灯火辉煌

解释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

出处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理宗皇帝游苑,登凤凰山,至夜望见西湖内灯火辉煌,一片光明。”

例句尤氏等送至大厅前,见灯火辉煌,众小厮都在丹墀侍立。(清·曹雪琴《红楼梦》第七回)

3、月夕花朝

解释月明的夜晚,花开的早晨。形容良辰美景。

出处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一折:“你则待要爱纤腰,可便似柔条,不离了舞榭歌台,不俫更那月夕花朝,想当日个按六幺,舞霓裳未了,猛回头烛灭香消。”

例句元·郑德辉《迷青琐倩女离魂》第一折:“空误了幽期密约,虚过了月夕花朝,天缘配合,有分煎熬。”

4、更阑人静

解释更:旧时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约两小时;阑:将尽;人静:没有人的吵杂声,一片寂静。夜已很深,没有人声,一片寂静。

出处宋·蔡绦《西清诗话》引杨鸾诗:“白日苍蝇满饭盘,夜间蚁子又成团;每到更深人静后,定来头人咬杨鸾。”

例句许地山《信仰底哀伤》:“在更阑人静的时候,伦文就要到池边对他心里所立的乐神请求说。”

5、光风霁月

解释光风:雨后初晴时的风;霁:雨雪停止。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出处宋·黄庭坚《豫章集·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例句胸无城府,光风霁月,令我忆君之天真有如提孩。(陈毅《哭叶军长希夷同志》)

6、花前月下

解释本指游乐休息的环境。后多指谈情说爱的处所。

出处唐·白居易《老病》诗:“尽听笙歌夜醉眠,若非月下即花前。”

例句这两位大学生的姻缘非同一般,他们没有花前月下的幽情,而是南浦大桥的工程,将两人感情紧密相牵。

7、噤若寒蝉

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例句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8、静观默察

解释不动声色,仔细观察。

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例句例如画家的画人物,也是静观默察,烂熟于心,然后凝神结想,一挥而就。(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出关”的“关”》)

9、良辰美景

解释美好的时光和景物。

出处南朝宋·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序》:“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

例句虚度了丽日风和,枉误了良辰美景。(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三折)

10、默不作声

解释一句话也不说。

出处朱自清《不知道》:“固然他有时也可以‘默不作声’,有时也可以老实答道,‘不能奉告’或‘不便奉告’。”

例句讨论会上,大家都对提出的问题踊跃发表意见,而他却一直默不作声。

11、深更半夜

解释指深夜。

出处元 李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兄弟,深更半夜,你唤我做什么?”

例句巴金《秋》:“这样吵下去有什么意思?深更半夜,还闹得四邻不安的。”

12、少安无躁

解释稍稍安静,不要急躁。

出处唐·韩愈《答吕医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

例句无

13、偷闲躲静

解释指偷懒。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第一个凤姐事多任重,别人或可偷闲躲静,独他是不能脱得的。”

14、万家灯火

解释家家点上了灯。指天黑上灯的时候。也形容城市夜晚的景象。

出处唐·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例句签后当日送出,我回家时已经万家灯火了。(邹韬奋《抗战以来·临行的一封信》)

15、万籁俱寂

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例句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邹韬奋《我的母亲》)

16、万籁无声

解释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例句一更之后,万籁无声。(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三折)

17、万赖俱寂

解释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唐朝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例句无

18、鸦雀无声

解释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公曰:‘鸦去无声,又何言闻?’”宋·苏轼《绝句三首》:“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

例句直等到大众去净之后,静悄悄的鸦雀无声。(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19、月白风清

解释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

出处宋·苏轼《后赤壁赋》:“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

例句是夜月白风清,水天共碧,二人正在僧房里,睡至半夜,忽听得江上潮声雷响。(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九回)

20、月黑风高

解释比喻没有月光风也很大的夜晚。比喻险恶的环境。

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

例句遇上月黑风高的晚上,飞砂走石,满地乱滚,长城就在咬牙切齿骂人了。(杨朔《秋风萧瑟》)

21、良宵好景

解释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

出处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我与你捧瑶殇酒满倾,今日个堪赏玩在公厅,休辜负良宵好景。”

例句无

22、良宵美景

解释美好的夜晚和景色。亦作“良宵好景”。

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胡全庵》:“从今永保无灾障,莫思量,良宵美景,不乐计非长。”

例句无

23、通宵达旦

解释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独孤生归途闹梦》:“狮蛮社火,鼓乐笙箫,通宵达旦。”

例句乙校昨夜通宵达旦,将赤化书籍完全焚烧矣。(鲁迅《华盖集续编·无花的蔷薇之三》)

24、风清月白

解释微风清凉,月色皎洁。形容夜景幽美宜人。同“风清月皎”。

出处宋·欧阳修《采桑子》词:“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

例句后风清月白之夕,每见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摇首独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25、鸦默雀静

解释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没有一点声息。

出处宋·苏轼《绝句三首》:“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

例句贺老师说完了,三个人鸦默雀静地戳在路灯底下。(陈建功《找乐》第五章)

26、夜阑人静

解释夜阑:夜将尽。夜深人静的时候。

出处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这早晚玉绳高、银河浅,恰正是夜阑人静。”

例句就在夜阑人静的时候,我军侦察连神不知鬼不觉地插入了敌占区。

27、夜深人静

解释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例句虽然已经是夜深人静,但爸爸仍在伏案攻读。

28、月明星稀

解释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

出处三国·魏·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例句河湾子修堰坝的工地,月明星稀,小河水静静流入水渠。李准《李双双》

描述美好夜晚的词语:漫漫长夜、皓月当空、华灯初上

词语解释

1、漫漫长夜:漫漫:无边际的样子。漫长的黑夜无边无际。多用来比喻社会的黑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