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不读书的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形容不读书的的成语:东张西望、敷衍了事、敷衍搪塞、囫囵吞枣、机关算尽、马马虎虎、漫不经心、三心二意、神不守舍、视而不见、心猿意马、心神不定、心神不宁、胸无大志、一知半解、意马心猿、犹豫不决、张冠李戴、坐立不安、左顾右盼、不求甚解、粗枝大叶、一叶障目、一目十行、走马观花、心不在焉

1、不求甚解

解释只求知道个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深入。

出处晋·陶潜《五柳先生传》:“不慕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

例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刻苦钻研,深入领会,不能粗枝大叶,不求甚解。

2、东张西望

解释张:看。形容这里那里地到处看。

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从此时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例句见范进抱着鸡,手里插个草标,一步一踱的,东张西望,在那里寻人买。(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3、敷衍了事

解释敷衍:做事不认真;了:完。指办事马马虎虎,只求应付过去就算完事。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也有先作揖,后磕头的,也有磕起头来,再作一个揖的。礼生见他们参差不齐,也只好由他们敷衍了事。”

例句我们办事要认真负责,不应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

4、敷衍搪塞

解释做事马马虎虎应付一下,塞责了事。

出处《文明小史》第十一回:“抄上几十联,也可以敷衍搪塞。”

例句无

5、囫囵吞枣

解释囫囵:整个儿。把枣整个咽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

出处《朱子语类·论语十六》:“道理也是一个有条理底物事,不是囫囵一物。”

例句读书要善于思考,不能囫囵吞枣,不求甚解。

6、机关算尽

解释机关:周密、巧妙的计谋。比喻用尽心思。

出处宋·黄庭坚《牧童歌》诗:“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例句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

7、马马虎虎

解释指还过得去。亦形容做事不认真,不仔细。

出处茅盾《子夜》十二:“单办那八个厂,四十多万也就马马虎虎混得过。”

例句从此,我读什么书都不再马马虎虎了。周晔《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8、视而不见

解释指不注意,不重视,睁着眼却没看见。也指不理睬,看见了当作没看见。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例句(1)他对周围的一切都视而不见,一脸茫然地走下了楼梯。(2)对于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坏人、坏事,我们绝不能视而不见。

9、神不守舍

解释神魂离开了身体,比喻丧魂失魄,心神不安定。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疲乏之极,神不守舍。”

例句你最近怎么老是神不守舍的。

10、心不在焉

解释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出处《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

例句讲话时做腔做势,而又带着心不在焉的样子,这似乎都是纨绔子弟的特征,普遍而一律的。(柔石《二月》六)

11、心猿意马

解释心意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例句俺从今把心猿意马紧牢拴,将繁华不挂眼。(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

12、心神不定

解释定:安定。心里烦躁,精神不安。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十三回:“便把丰儿等支开,叫刘老老坐在床前,告诉他心神不宁,如见鬼的样子。”

例句叶圣陶《线下·春光不是她的了》:“解开这个篮子取出一些来,又打开那个箱子取出一些来,显然有点心神不定。”

13、胸无大志

解释心里没有远大志向。

出处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36章:“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

例句至于回、革等人,实系凡庸之辈,胸无大志,三年来观望风色,动摇不前。(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14、心神不宁

解释定:安定。形容心情不平静。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3回:“(三藏)心神不宁道:‘徒弟啊,我怎么打寒噤呢?’”

例句她自己也惊讶为什么如此心神不宁,最后她自慰地想到:‘是因为等待慧来。’茅盾《幻灭》

15、一目十行

解释看书时同时可以看十行。形容看书非常快。

出处《梁书·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宋·刘克庄《杂记六言五首》诗:“五更三点待漏,一目十行读书。”

例句那三官双名景隆,字顺卿,年方一十七岁,生得眉目清新,丰姿俊雅,读书一目十行,举笔即便成文。(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二十四)

16、犹豫不决

解释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

出处《战国策·赵策三》:“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周书·贺拔胜传》:“今乃顿兵不进,犹豫不决。”

例句在决定这件事如何处理时,他变得犹豫不决起来。

17、张冠李戴

解释把姓张的帽子戴到姓李的头上。比喻认错了对象,弄错了事实。

出处明·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十二《张公帽赋》:“谚云:‘张公帽掇在李公头上。’有人作赋云:‘物各有主,貌贵相宜。窃张公之帽也,假李老而戴之。’”

例句但老船夫却作错了一件事情,把昨晚唱歌人“张冠李戴”了。(沈从文《边城》十四)

18、走马观花

解释走马:骑着马跑。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后多指大略地观察一下。

出处唐·孟郊《登科后》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例句马上就进考场了,他只得走马观花地翻了一遍课本。

19、坐立不安

解释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例句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20、粗枝大叶

解释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出处《朱子语类》卷七八:“《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例句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赵树理《地板》)

21、漫不经心

解释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出处明 朱国桢《涌幢小品 存问》:“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例句当时漫不经心,却等事后再去追怀。(闻一多《伟大的事实,不朽的意义》)

22、一叶障目

解释眼睛被一片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自以为是。”

例句无

23、三心二意

解释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专一。

出处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例句可是眼下大敌当前,后有追兵,你可千万不要三心二意,迟疑不决,误了大事。(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

24、一知半解

解释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

出处宋·严羽《沧浪诗话·诗辨》:“有透彻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例句我也只得一知半解,不懂什么。(清·颐琐《黄绣球》第八回)

25、意马心猿

解释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马奔跑一样控制不住。

出处汉·魏伯阳《参同契》注:“心猿不定,意马四驰。”唐·许浑《题杜居士》诗:“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

例句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

26、左顾右盼

解释顾、盼:看。向左右两边看。形容人骄傲得意的神情。

出处晋·左思《咏史》诗:“左眄澄江湘,右盼定羌胡。”

例句都尉朝天跃马归,香风吹人花乱飞。银鞍紫鞚照云日,左顾右盼生光辉。(唐·李白《走笔独孤附马》诗)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