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形容人淡然的古风成语

形容人淡然的古风成语:宠辱不惊、淡泊明志、淡然处之、乐天知命、六根清净、清微淡远、清心寡欲、清静无为、泰然自得、闲云野鹤、笑傲风月、怡然自乐、悠然自得、与世无争、云淡风轻、淡泊名利、顺其自然

1、淡泊明志

解释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戒子书》:“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例句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未尝不处处流露。(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三)

2、淡然处之

解释以冷淡的态度对待它,不拿它当回事。

出处刘心武《钟鼓楼》第五章:“嵇志满对詹丽颖的出现淡然处之。”

例句对于文学中表现重大题材的问题,我们不能淡然处之,必须给予高度的重视。

3、乐天知命

解释安于自己的处境,由命运安排。这是相信宿命论的人生观。

出处《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例句然则圣人所以为圣者,盖在乎乐天知命矣。(三国魏·李康《命运论》)

4、六根清净

解释六根:佛家语,指眼、耳、鼻、舌、身、意。佛家以达到远离烦恼的境界为六根清静。比喻已没有任何欲念。

出处隋·隋炀帝《宝台经藏愿文》:“五种法师,俱得六根清净。”

例句寸草不留,六根清净,与汝剃除,免得争竞。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回

5、清心寡欲

解释清:清净;寡:少:欲:欲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净,减少欲念。

出处《后汉书·任隗传》:“隗字仲和,少好黄老,清静寡欲。”

例句刘均佐,我奉师父法旨,等你清心寡欲,受戒持斋,不许凡心动。(元·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

6、清静无为

解释道家语。春秋时期道家的一种哲学思想和治术。指一切听其自然,人力不必强为。

出处唐·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例句无

7、清微淡远

解释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小时跟着你们雨村先生念书,也曾看过。内中也有近情尽理的,也有清微淡远的。”

例句无

8、笑傲风月

解释犹言吟风弄月。形容心情悠闲自在。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

例句无

9、悠然自得

解释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形容神态悠闲、心情舒适。

出处《晋书·隐逸传·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例句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鬓之间,皆有喜色。”

10、宠辱不惊

解释宠:宠爱。受宠受辱都不在呼。指不因个人得失而动心。

出处晋·潘岳《在怀县》诗:“宠辱易不惊,恋本难为思。”

例句不过他经的大风大浪太多,虽未到宠辱不惊,名利皆忘的境地,却已能不动声色,淡然置之。(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11、与世无争

解释不跟社会上的人发生争执。这是一种消极的回避矛盾的处世态度。

出处《战国策·楚策四》:“自以为无患;与人无争也。”

例句他总是持着与世无争的态度。

12、怡然自乐

解释怡然:喜悦的样子。形容高兴而满足。

出处晋·陶潜《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例句这简直是不伦不类的态度,但他却怡然自乐,认为是义薄云天,忠贯日月,大有关云长“降汉不降曹”的气慨。丁中江《北洋军阀史话·复辟谬说》

13、闲云野鹤

解释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旧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出处宋·尤袤《全唐诗话》卷六:“州亦难添,诗亦难改,然闲云孤鹤,何天而不可飞。”

例句独有妙玉如闲云野鹤,无拘无束。(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百二十回)

14、云淡风轻

解释微风轻拂,浮云淡薄。形容天气晴好。亦作“风轻云淡”。

出处宋·程灏《春日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例句无

15、泰然自得

解释指身体感到不寻常的舒适的满足

例句她坐在那里显得泰然自得

形容人淡然的古风词语:淡泊名利、顺其自然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