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文化的文言成语:起承转合、文不加点、抑扬顿挫、之乎者也
成语起承转合
拼音qǐ chéng zhuǎn hé
解释起:开头;承:承接上文加以申述;转:转折;合:结束。泛指文章的做法。也比喻固定呆板的形式。
出处清·金圣叹《西厢记读法》:“有此许多起承转合,便令题目透出文字。”
例句然而不得已,也只好起承转合,上台去说几句。(鲁迅《而已集·通信》)
成语文不加点
拼音wén bù jiā diǎn
解释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出处汉·祢衡《鹦鹉赋序》:“衡因为赋,笔不停辍,文不加点。”
例句援笔一挥,文不加点。(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夔关姚卞吊诸葛》)
成语抑扬顿挫
拼音yì yáng dùn cuò
解释抑:降低;扬:升高;顿:停顿;挫:转折。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出处宋·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例句他的慷慨陈词,抑扬顿挫,得到了与会群众的赞赏。
成语之乎者也
拼音zhī hū zhě yě
解释这四个字都是文言虚词,讽刺人说话喜欢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话或文章。
出处宋·文莹《湘山野录》:“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例句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叫人半懂不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