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街道安静的成语:屏气凝神、噤若寒蝉、聚精会神、平平淡淡、悄然无声、悄无声息、万籁俱寂、无声无息、鸦雀无声、夜深人静、装模作样、高谈阔论
1、噤若寒蝉解释噤:闭口不作声。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出处《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例句他的话完了,台下有几个人拚命地高声鼓掌,而更多的人却噤若寒蝉、面面相觑。(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2、聚精会神解释会:集中。原指君臣协力,集思广益。后形容精神高度集中。
出处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彰。”
例句看校样时的聚精会神,就和在写作的时候一样,因为我的目的要使它没有一个错字。(邹韬奋《经历·一个小小的过街楼》)
3、万籁俱寂解释籁:从孔穴中发出的声音;万籁:自然界中万物发出的各种声响;寂:静。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一点儿声响都没有。
出处唐·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诗:“万赖此俱寂,唯闻钟磬音。”
例句这时万籁俱寂,只听到滴搭的钟声和可以微闻得到的母亲的呼吸。(邹韬奋《我的母亲》)
4、鸦雀无声解释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公曰:‘鸦去无声,又何言闻?’”宋·苏轼《绝句三首》:“天风吹雨入阑干,乌鹊无声夜向阑。”
例句直等到大众去净之后,静悄悄的鸦雀无声。(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三回)
5、装模作样解释样:模样、姿态。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
出处宋·史浩《荆钗记传奇》:“装模作样,恼吾气满胸膛。”
例句冷酒冷粉冷汤,着咱如何近傍,百般装模作样,讪笑寒酸魍魉。(元·无名氏《冻苏秦》第三折)
6、高谈阔论解释多指不着边际地大发议论。
出处元·贾仲名《对玉梳》第一折:“倚仗着高谈阔论,全用些野狐涎,扑子弟、打郎君。”
例句柴进高谈阔论,一片言语,娄敏中大喜,就留柴进在相府管待。(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六回)
7、屏气凝神解释屏气:抑制呼吸;凝神:聚精会神。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违心一致。
出处《论语·乡党》:“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例句愈唱愈低,愈低愈细,那声音渐渐的就听不见了。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二回)
8、悄然无声解释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
出处唐·白居易《琵琶行》诗:“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例句二三十只皮鞋的交响曲,登时冲破巷里悄然无声的黑暗。(艾芜《咆哮的许家屯》)
9、无声无息解释没有声音,没有气味。比喻没有名声,不被人知道。
出处《诗经·大雅·文王》:“上天之载,无声无臭。”
例句浩然《艳阳天》第66章:“锯末子纷纷扬扬,像小雪花似的无声无息地落下来。”
10、夜深人静解释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深夜人静,为何叩门?”
例句虽然已经是夜深人静,但爸爸仍在伏案攻读。
11、悄无声息解释悄:静。静悄悄的,听不到任何声音。指非常寂静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4回:“此时再听,就悄无声息了。”
例句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2章:“这事已经半年多了都悄无声息,为什么偏偏在这个时候去公社告状呢?”
12、平平淡淡解释质量中等或低于中等水平,普普通通
出处钱钟书《围城》:“像现在平平淡淡,情感在心上不成为负担这也是顶好的,至少是顶舒服的。”
例句朱自清《房东太太》:“至少也平平淡淡告诉你,决不垂头丧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