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词句摘抄 > 正文

描写考场氛围的成语有哪些(拼音解释及出处)

描写考场氛围的成语:白蜡明经、蟾宫折桂、称心如意、得意门生、高步云衢、惶恐不安、及第成名、岌岌可危、急不可待、急急忙忙、金榜题名、惊心动魄、连中三元、迫不及待、暴腮龙门、寝食不安、如坐针毡、十万火急、忐忑不安、提心吊胆、坐立不安、当务之急、独占鳌头

1、白蜡明经

解释白蜡:比喻光秃空白。明经:科举制度中科目之一。比喻屡试不中。

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号青钱学士,以其万选万中。时有明经董万九上不第,号白蜡明经,与鷟为对。”

2、当务之急

解释当务:指应当办理的事。当前任务中最急切要办的事。

出处《孟子·尽心上》:“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

例句今学者当务之急,曰中国古今史,曰泰东西古近史。(清·沈惟贤《万国演义序》)

3、得意门生

解释得意:称心如意;门生:亲授业的弟子或科举中试者对座师的自称。后泛指学生。最满意的弟子或学生。

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他虽和咱们满洲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

例句他虽然和咱们满州汉军隔旗,却是我第一个得意门生,他待我也实在亲热,那个人将来不可限量。(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回)

4、独占鳌头

解释鳌头: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科举时代指点状元。比喻占首位或第一名。

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楔子:“殿前曾献升平策,独占鳌头第一名。”

例句王刚在学校举行的数学竞赛中独占鳌头。

5、高步云衢

解释步:行走;衢:大路;云衢:云中大路,比喻显位。原指官居显位。后也指科举登第。

出处《晋书·郤诜传论》:“郤诜工韫价州里,褎然应召,对扬天问,高步云衢,求之前哲,亦足称矣。”

例句唐·耿湋《许下书情寄张韩二人》诗:“故人高步云衢上,肯念前程杳未期。”

6、惶恐不安

解释内心害怕,十分不安。

出处《汉书·王莽传下》:“人民正营,无所措手足。”唐·颜师古注:“正营,惶恐不安之意也。”

例句(1)第三世界国家日益强大,超级大国都感到惶恐不安了。(2)社会秩序不安定,老百姓居家过日子也会惶恐不安。

7、及第成名

解释及第:科举时代考试中选。通过考试并得到功名。

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三折:“学士怎肯似那等穷酸恶醋,得一个及第成名,却又早负德辜恩。”

8、岌岌可危

解释岌岌:山高陡峭,就要倒下的样子。形容非常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

出处《孟子·万章下》:“天下殆哉,岌岌乎!”

例句这座建筑物年久失修,已经岌岌可危了。

9、急不可待

解释急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怀急切或形势紧迫。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青蛾》:“逆害饮食,但思鱼羹,而近地则无,百里外始可购致。时厮骑皆被差遣。生性纯孝,急不可待,怀赀独往。”

例句她刚进门,妈妈就急不可待地抢着问:“考得怎么样?

10、金榜题名

解释指科举得中。

出处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何扶,太和九年及第;明年,捷三篇,因以一绝寄旧同年曰:‘金榜题名墨上新,今年依旧去年春。花间每被红妆问,何事重来只一人。’”

例句旬月之间,金榜题名,已登三甲进士。(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

11、惊心动魄

解释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例句这部战争片中,有不少惊心动魄的场面。

12、暴腮龙门

解释象鱼仰望龙门而不得上一样。科举时代比喻应进士试不第,后也比喻生活遭遇挫折,处境窘迫。

出处《太平御览》卷四十引《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巨灵迹犹在,去长安九百里。江海大鱼洎集门下数千,不得上,上则为龙,故云暴腮龙门。”

例句江海大鱼集门下,不得上;上即为龙。故云:‘暴腮龙门,垂耳辕下。’(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六》)

13、提心吊胆

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七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例句但他们往往遭农会严厉拒绝,所以他们总是悬心吊胆地过日子。(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4、坐立不安

解释坐着也不是,站着也不是。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回:“自从哥哥吃官事,兄弟坐立不安,又无路可救。”

例句萧状元终日在此来往,吾等见了坐立不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15、蟾宫折桂

解释蟾宫:月宫。攀折月宫桂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

出处《晋书·郤诜传》:“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如何?’诜对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例句只要吴刚老爹修桂树的玉斧砍下一枝半枝,肯赐给我们老爷,我们老爷就可以中举,名叫蟾宫折桂。(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

16、忐忑不安

解释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

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九:“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例句母亲谨慎地窥视着一切动静,心里忐忑不安,她怕有人出卖星海。(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

17、称心如意

解释形容心满意足,事情的发展完全符合心意。

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词:“称心如意,剩活人间几岁?”

例句但是这个贵州,十分瘠苦,处万山之中,又是晴少雨多,吃的、用的、穿的,无一样能够称心如意。(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卷五)

18、连中三元

解释三元:科举制度称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为解元、会元、状元,合称“三元”。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了第一名。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八:“论他的志气,便象冯京商辂连中三元,也只算他便袋里东西,真个是足蹑风云,气冲斗牛。”

例句巴金《人间最美好的感情》:“连中三元的战士朱友恒同志不管自己胸前一大片血迹,咬紧牙齿冲出工事。”

19、迫不及待

解释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回:“且系酒后游戏,该仙子何以迫不急待。”

例句他迫不及待地推开门,走进屋去。

20、寝食不安

解释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十分忧虑担心的样子。

出处《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例句(1)文革浩劫,有多少人整日悬心吊胆,寝食不安。(2)昨天小敏没有回家,妈妈正在寝食不安地等待。

21、十万火急

解释形容事情紧急到了极点(多用于公文、电报等)。

出处老舍《赵子曰》:“赵子曰的脑府连发十万火急的电报警告全国。”

例句启奏陛下!鸡鹿寨十万火急,羽书传到长安,请圣裁。(曹禺《王昭君》第二幕)

22、如坐针毡

解释象坐在插着针的毡子上。形容心神不定,坐立不安。

出处《晋书·杜锡传》:“累迁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屡谏愍怀太子,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例句1. 一些外汇市场的参与者为此如坐针毡。
2. 这一拉拢美印关系之举让中国更加如坐针毡。
3. 性,仍会使成年人窘迫不安、如坐针毡。
4. 起码,这可以令以北的日本和以南的菲律宾如坐针毡。
5. 一项关于儿童与电视的

23、急急忙忙

解释因为着急而行动加快,匆匆忙忙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且说鲁达自离了渭州,东逃西奔,急急忙忙。”

例句毛泽东《质问国民党》:“何必急急忙忙地要来‘统一’这块巴掌大的边区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句子知识百科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版权声明:本文摘录网络及网友提供等多渠道,如有侵权请联系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