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学习用品的成语:笔墨官司、尺短寸长、刀光剑影、口诛笔伐、洛阳纸贵、妙笔生花、神来之笔、一笔勾销、纸上谈兵、百尺竿头、笔走龙蛇、纸醉金迷
1、笔墨官司解释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出处清 许叶芬《红楼梦辨》:“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非仅为懵懂辈饶舌,打无谓笔墨官司也。”
例句雍正、乾隆都自负才辩,喜欢跟臣下打笔墨官司,御笔上谕动辄数百言。(《玉座珠帘》上册)
2、尺短寸长解释比喻人或物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
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例句宋·苏轼《定州到任谢执政启》:“燕南赵北,昔称谋帅之难;尺短寸长,今以乏人而授。”
3、刀光剑影解释隐约显现出刀剑的闪光和影子。形容环境充满了凶险的气氛。
出处南朝 梁 吴筠《战城南囚首》:“剑光挥夜电,马汗昼成泥。”又《边城将》:“刀含四尺影,剑抱七星文。”
例句香港功夫片中刀光剑影、激烈厮杀的场面扣人心弦。
4、洛阳纸贵解释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出处《晋书·左思传》:“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例句人说“洛阳纸贵”,谁知今日闹到“长安扇贵”。此时画的手也酸了,眼也花了。(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七回)
5、神来之笔解释由神灵帮助而写出的作品。形容作品文句精彩。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7回:“这三张东西,我自己画的也觉得意,真是神来之笔。”
例句自己也觉得仿佛是神来之笔,如用别的韵语形式去写,便决不能有此力量。周作人《知堂回想录》
6、一笔勾销解释把账一笔抹掉。比喻把一切全部取消。
出处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卷七:“公取班簿,视不才监司,每见一人姓名,一笔勾之。”
例句如有班部监司,不才官吏,一笔勾销,永不叙用。(元·无名氏《延安府》第二折)
7、纸醉金迷解释原意是让闪光的金纸把人弄迷糊了。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环境。
出处宋·陶穀《清异录·居室》:“(痈医孟斧)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纸光莹白,金彩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例句我来到日本不久,听的不多,见的不广,但在五光十色、纸醉金迷的纷乱生活中,有些事物给我的刺激特别深。(杨朔《樱花雨》)
8、百尺竿头解释桅杆或杂技长竿的顶端。比喻极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学问、事业有很高的成就。
出处唐·吴融《商人》诗:“百尺竿头五两斜,此生何处不为家。”
例句功名百尺竿头,自古及今,有几个干休。元·张养浩《折桂令》曲
9、笔走龙蛇解释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例句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笔走龙蛇。(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10、口诛笔伐解释从口头和书面上对坏人坏事进行揭露和声讨。
出处明·汪廷讷《三祝记·同谪》:“他捐廉弃耻,向权门富贵贪求,全不知口诛笔伐是诗人句,垄上璠间识者羞。
例句以鲁迅为代表的中国新文化的先驱者们对封建主义文化毫不留情地展开了口诛笔伐。
11、纸上谈兵解释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
例句新近有个大挑知县上了一个条陈,其中有些话都是窒碍难行,毕竟书生之见,全是纸上谈兵。(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
12、妙笔生花解释生花:长出花朵。比喻杰出的写作才能。
出处唐 冯贽《云仙杂记》卷十:“李太白少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名闻天下。”
例句她妙笔生花,顷刻写就一篇好文章。
